岛国虽小,但不缺远足路径。去年底重新开放的树梢吊桥,吸引了不少徒步爱好者。若是从温莎自然公园前往,全程7公里,是一条最短最便捷的路线,一路上小溪潺潺,花鸟虫蝶为伴,松鼠猴子跳跃林间,望见秘境中的一湖湛蓝,探索郊野的乐趣,让心灵与大自然畅然融合。
去年底重新开放的树梢吊桥,250米长的树桥悬挂在两座山丘之间。
位于麦里芝蓄水池丛林深处的树梢吊桥(TreeTop Walk),是本岛唯一穿越灌木丛林树冠的悬浮吊桥,人人称之为“树桥”。它离地面25米,高约八层楼,由钢缆支撑悬挂在贝雅士山(Bukit Peirce,高86.59米)和加冷山(Bukit Kalang,高100米)两座山丘之间。走在250米长、与树冠等高的吊桥上,桥身随风晃动,放眼望去,一片翠绿林海中有宛若秘境的一湖湛蓝,那是贝雅士蓄水池上段。
松鼠
树梢吊桥远离主要公路,可分别从武吉知马射靶场路(9.5公里)、罗尼路麦里芝蓄水池西边(11公里)、汤申路麦里芝蓄水池东边(8公里)及汤申路上段温莎自然公园(7公里)徒步行走到达。无论从哪一条徒步路径前往,都是在自然保护区里,沿着石子泥路或木栈道与热带雨林共处,与花鸟虫蝶为伴,有鸟儿啁啾和蝉鸣,有松鼠猴子出没,也能发现野猪和巨型蜥蜴在觅食,完全沉浸大自然里的同时,探索郊野的乐趣。
小溪潺潺的温莎自然公园
有多条淡水溪川流的温莎自然公园。
温莎自然公园(Windsor Nature Park)是进入树桥的门户之一,也是最短最便捷的路线。公园外的停车场从上午7时到下午7时免费开放,开车沿着汤申路上段或新民通道转进维纳斯通道(Venus Drive),左边便是停车场;搭地铁汤东线光明山站(TE7)出口3,步行约700米就可从喧嚣城市遁入谧静丛林,用悠闲的脚步探看绿林里的山水美景。
入园不远处有数条淡水小溪,流水潺潺,汇流入丛林深处一片浅滩湿地。因为有了溪流与生态池,公园显得水草苍苍,溪边的芦苇迎风摇曳,蝴蝶蜻蜓飞舞。阳光下水波粼粼,乌龟四脚蛇游弋,溪水清澈得可见各种小鱼,除了俗称“水沟鱼”外,还有打架鱼(Malayan Forest Betta)、双点波鱼(Two spot Rasbora)及罕见的斑鱵鱼(Pygmy Halfbeak,俗称“水针”)。如果站在小桥上静观,还可看见不同种类和颜色的蜻蜓或蜻蛉。在本岛发现的122种蜻蜓中,这里就有56种,说明这是个自然生态丰富、极富特色的自然公园。
红蜻蜓
三条步道各具特色
2017年4月22日正式开放的温莎自然公园,占地75公顷,是岛国四个自然保护区中最大的中央集水区缓冲绿带(Green Buffer)。温莎自然公园是在原始丛林再植500棵热带灌木,打造成次生林与原始林共存的第六个自然公园。汤申路上段的另两个自然公园是汤申自然公园和春叶自然公园,另外五个围绕着武吉知马的是海希德、策士纳、牛奶场、正华及射靶场(将于今年开放)自然公园。这些自然公园扮演着城市与丛林之间过渡的角色,减少城市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与污染,让自然生态得以继续维持与发展,使新加坡成为花园城市的同时,也拥有树林城市的美誉。
温莎自然公园主要有三条步道,入园的维纳斯环道(Venus Loop)不远,右边是350米长的匍茎草步道(Hanguana Trail),它是以近期发现的植物品种命名,其他还有十几种本地植物如姜科植物(Zingiber Singapurense)、沉香木(Kayu Gaharu)等。走完一小圈认识本地植物后,回到维纳斯环道便可看见小溪流,而密林里常有野猪出没,它们会冲出步道到溪边喝水,游人得注意它们的行踪。
架高4米的大盘尾步道(Drongo Trail),群猴聚集。
维纳斯环道之后是总长2.2公里的松鼠步道(Squirrel Trail),这里有沼泽湿地,丛林深处有高大的榴梿树和橡胶园,还有长满青苔的屋基、梯阶和水井,显示出这里曾是旧日甘榜。松鼠步道还包括一段长150米、以本地发现的一种尾巴如火箭的热带鸟类命名的大盘尾步道(Drongo Trail)。
它是一条架高4米的木栈道,作用在于保护树木根部,也让游人有机会接近树冠,窥探原始次森林的面貌,认识观赏各种林木花草。栈道上群猴聚集,围坐护栏上,仿佛在收过路费,经过时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与步道平行的是岛屿俱乐部路(Island Club Road),从林草树木缝隙间,还可隐约一窥向来“只闻其名”的岛屿俱乐部建筑。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