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新加坡这家“书山书海”的店藏着一位最懂书的老板

2022-04-24     缘分     17096

【世界读书日】新加坡这家“书山书海”的店藏着一位最懂书的老板

【世界读书日】新加坡这家“书山书海”的店藏着一位最懂书的老板

书店里的每一座“山”,杨生都了如指掌。这些书不只在店里疯狂生长,还长在他的身体里。(蔡家增摄)

作者 叶孝忠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们去看看一家新加坡最美的书店。

杨生的书,在店里堆叠成险峻山峰。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但无论是砥砺前行、或左顾右盼,或蓦然回首,都不无风景。

【世界读书日】新加坡这家“书山书海”的店藏着一位最懂书的老板

杨生的书,在店里堆叠成险峻山峰。(蔡家增摄)

我看见有人形容,杨生所经营的新华文化书店(新华即新加坡华文的简称),是一道新加坡最美的风景线。去过的读书人都知道,这里的美,不是那种网红精雕细琢的美,它的光彩和这家书店的经营者很有关系。除了本地读书人,海外学者也经常到这里找书,因为这里有懂书的人。

这是百胜楼里最有趣,或我应该说是新加坡最有意思的书店吗?

【世界读书日】新加坡这家“书山书海”的店藏着一位最懂书的老板

杨生经营的新华文化书店,是一道新加坡最美的风景线。(蔡家增摄)

书店里的每一座“山”,杨生都了如指掌。这些书不只在店里疯狂生长,还长在他的身体里。如果你看过他搬书找书时的胳膊,苍劲有力,这些都是书的身影。

当然,在他路径清晰的记忆迷宫里,说起某一本书,杨生为了更能说明问题,就会回到那群山中,由堆叠里,找出他要的那一本。

“那是过去工作经验锻炼出来,我在世界书局做批发时,有100多家书店和我拿书,每家书店要的数量都不一样,有时候我都没记下来,但我记得。”

1982年开业至今,新华文化依旧保留了老书店的设计格局和分类。墙壁上挂在本地书法名家如陈耳等的墨宝。我大学念中文系时,来过好几次,20几年后重返,一切宛若昨日,只是“书山”更高了,之间的“山谷”更狭窄了。这“峡谷”只能容一个人走,那不也是阅读的旅程吗?

【世界读书日】新加坡这家“书山书海”的店藏着一位最懂书的老板

(蔡家增摄)

爱书人走进去,会感觉进入宝山寻宝。无明确目标的话,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遇见什么书,可能命运从此被这本书所改变,这是逛实体书店的乐趣,有不期而遇的惊喜。

【世界读书日】新加坡这家“书山书海”的店藏着一位最懂书的老板

(蔡家增摄)

我原本准备了很多问题,比如电子书的冲击、现代书店的经营模式等,但我都没问,这些问题对83岁,一生都在书店工作,买书做书中度过的杨生来说,就显得不重要,甚至笨拙。

经营书店并不容易,还好店是杨生买下来的,大大减少了租金的压力。或许因此他才能心无旁骛的做着他觉得应该做的事情。

故事得由他小时候说起。 杨生(身边的书友都这样称呼他),全名杨善才,生于1939年,父母都是海南人。“海南的父母对教育特别的重视”,但因为家庭经济拮据,13岁念三年级时,就得辍学,出来工作帮补家用。

【世界读书日】新加坡这家“书山书海”的店藏着一位最懂书的老板

现年83岁,一生都在书店工作的杨生。(蔡家增摄)

他做过不少劳力活,在建筑工地和餐饮厨房打过工,后来有个同乡告诉父亲,世界书局想请个学徒,受过一些教育的父亲,马上让杨生去。

当时他在英国人开的工厂里工作,一个月有78新币,还包吃住。15岁到世界书局,薪水是30块钱,他记得很清楚,但为什么会放弃较为优渥的工作,并且自愿减薪到书店去?

“想在书店工作认识多点字,更有作为。我当时没读过什么书,但我一心只想做两个行业,很小就有理想,一是在书店里工作,二是印务工友,这行业比较适合我,能学到知识,也能认识到一些有趣的人。”

他在世界书局一做就25年,当了书店的经理,1982年,才另起炉灶,在百胜楼开了新华文化书店。因为做书店也开始接触到出版,同样通过自学和向印务馆的工友讨教,学会了印制、编辑等工作,虽然起点较低,但他同时实现了开书店和做出版的梦想。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