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杨至耀还很重视现代化管理和生产力的提高,领导杨协成从旧式生产和传统营业管理方式中迈向新科技时代。
如在1987年,“杨协成”破天荒朝高科技养虾业进军,设立了新加坡第一个高科技养虾场,年产黑虾可高达300公吨。同时,“杨协成”还积极引进先进设备,自1979年至1989年间,已投资4700万新加坡元装置新机器,生产速度已提高了数倍。
勇于创新,也令“杨协成”财源滚滚。“杨协成”早在60年代,就推出了纸盒饮料,可说是开风气之先,其他公司迟至70年代始推出盒装饮料,在市场竞争上比“要协成”落后了一大截。“杨协成”在这个一枝独秀的阶段已售出了20亿盒纸盒装饮料。
杨至耀说:“我们尝试推出纸盒装,确是一次大跃进。”
此外,“杨协成”又率先推出咖喱、酸辣虾和其他东南亚食品的罐头。到了80年代,又作出新尝试,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的大城市广设饮品自动贩卖机,共安装了大约4000部,业绩虽不太理想,但精神可嘉。
不断改革饮料品质,更是重要的一招,否则,再好的包装也吸引不了顾客。杨至耀在谈经验时用该公司失败的品种来作例子。“杨协成”曾推出过瓶装酸梅汤,但由于进口的酸梅质量不高,味道不受年轻一代的欢迎,而遭到淘汰。
70年代初期,公司生产的碳酸化橙汁亦因人们不接受而告失败。
但在失败面前,杨至耀并没有气馁,而是由此总结出了以后杨协成饮料产品必须严格遵守的“三大纪律”:(1)饮料的原料品质必须上乘。(2)味道必须获得消费者的接受。(3)品质必须长期不变。以此为原则,以后杨协成的产品都极为畅销。
现在整个杨氏家族共有成员90余人,其中20人在海外,在“杨协成”工作的共有15人,包括总公司及海外分公司的主要领导人。
每逢圣诞节、农历新年,这个大家族就会举行大聚会,尤其是每年除夕的团圆饭,更是一件大事。
届时,90多人聚集在公司大礼堂,把座位排成三个圆圈,表示同心,然后祷告,并由长者讲一些勉励的话。杨氏家族还保持着浓郁的中国家庭特色。
杨至耀育有二男一女,但他并没有坚持要孩子继承家族生意,虽然他很乐意见到其中一个孩子能加入“杨协成”。
关于继承人问题,杨至耀表示并不担心,他是这样认为的:“公司目前的业绩很好,以后必定会有适当的人选继任,而这个人姓不姓杨都没关系。”事实亦如此,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非杨姓的人才逐渐出现在“杨协成”的重要岗位上,这也是杨至耀改革家族式管理旧制的新动作。
以目前“杨协成”集团工厂、分公司遍布世界各洲、员工人数已达3600多人的规模,仅靠杨氏家族内的一些人来经营,确实力所难及。可见杨至耀的决策,势将更有利于“杨协成”的扩展。
现在的杨至耀,已是大权在握,家财万贯了。但杨至耀并没有放松自己。他虽然身居高位,但经常往生产线和实验室跑动,和员工讨论各种业务问题。
他每周工作五天,从早上八点十五分一直干到晚上七时,可谓事必躬亲。
杨至耀也并不以自己的背景而目中无人,夸夸其谈。平时他的话语并不多,而更重视实际的行动,给人以平易厚实的印象。
闲暇时间里,杨至耀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高尔夫球,他每周至少打两次高尔夫球,借此调节一下心情,放松因工作而紧绷的神经。
将近一个世纪,走过了风风雨雨,杨氏家族才创下了今天令人羡慕的业绩,而杨至耀秉承父业,发扬光大,奋斗不息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