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宣布将收回马西岭弯和马西岭巷第210座至218座的九座组屋。(联合早报)
作者 卢丽珊
日前马西岭组屋被征收的消息一宣布,真犹如重磅敲击受影响的居民,以及差点受影响的居民,甚至是跟征收计划没半毛钱关系的人也开始思考:
原来一直安稳生活的家可以随时毫无预警的被征收就征收,敲醒我们只是过客是“租户”般的关系。
政府宣布将收回马西岭弯和马西岭巷第210座至218座的九座组屋,这是为了满足通关流量和保安需求。
我恰恰不是受影响的居民,然而我的组屋很靠近这些组屋。我居住的组屋其实年代更久远,建于1976至1977年之间 。被征收的组屋较后增建,于1980年至1982年之间,被征用的理由是:地理位置更接近关卡。
被征用的九座组屋地理位置非常接近关卡。(新明日报)
消息释出,居民有人欢喜有人愁,老同学的年迈父母就住在第217座,他们一点也没有因此开心,对他们来说搬家是件恼人的事。媒体访问受影响住户,担忧者担心所产生的(装修等)费用、新组屋面积不如旧组屋。
喜闻消息的居民则乐见其成,也早希望能居住在新的单位,或干脆借机搬到我国另一区域生活。住在我邻座组屋的朋友戏言:怎么没轮到我们?我们的组屋更久远,还差点就因征用而“发财”了!
然而我更关注的是,很多居民是在消息公布后才知道自己受影响,有点像“大房东”向全世界宣布要拆除和提供替代方案,自己却毫不知情。
当然,政府随即在五月底通过分享会让居民直到更多的细节。很多居民表示还在设法“消化”和接受这个重大消息,这涉及他们未来的生活、工作和就学规划,然而,我们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式,事先知会一下,虽然我们只是99年的过客和租户而已?
搬家是一件大事
政府承诺建屋局、土地管理局和移民与关卡局将与屋主和租户密切合作,协助他们完成搬迁工作,这包括家访,解决他们可能面对的顾虑。搬家就是一件大事,一件在这个情况下身不由己的大事,这更加深屋主的焦虑。
受征用影响的居民将搬到替代组屋,它们位于兀兰第13街,1100个替代单位,供受影响的居民申请。据报道,受影响的屋主将获得与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Selective En bloc Redevelopment Scheme)等同的福利,包括根据单位征收日期当天的市场价值获得补偿,以及选择享用以补贴价格购买拥有99年屋契的新单位。
建屋局会在兀兰13街兴建五座高23层或34层楼的替代组屋,共有约1103个单位,将于2027年第四季度完工。(建屋局构想图)
建屋局也将为屋主提供搬迁津贴,以及购买同类替代组屋的印花税和法律费用,受影响居民最迟将在2028年第二季度迁出现有组屋。
早就该提升马西岭一带的环境
然而话说回来,消息出来后,作为当地人还是感到欣喜的。 兀兰的马西岭一带早就该有所提升,这里早已沦为失魂落魄、贫血和毫无生气的住宅区。
第1号组屋应该建于1973年,近50年的老区,虽然经过几度翻新,周围环境的设施还有有缺,咖啡店也缺缺,将拆除的211座组屋的咖啡店将令人怀念。
211座的咖啡店是我们多年的餐饮选择。那里有我先父最喜欢的潮州粿汁和我弟弟必点的西餐。由于我们的小学和中学都只是几步之遥,摊贩等于滋养我们小学和中学时代,一放学就往那里跑。虽然摊贩多次易主,我们还是会到那里用餐。
再加上2017年被彻底拆除的兀兰镇中心也带走了很多的设施,该中心见证马西岭组屋区曾经的辉煌和繁华。
2017年被彻底拆除的兀兰镇中心。(商业时报)
曾经那里还停靠很多每天往返的电子厂巴士,载送马来西亚工人来新加坡工作,路边的水果摊简直像车水马龙的不夜城。服务他们的还包括数不清的钱币兑换商、布匹商店和电器店等。
那里也是兀兰地铁站进驻兀兰(1987年),以及后来长堤坊(Causeway Point)在1998年建成之前,我们在1980、1990年代主要的购物、餐饮和消闲选择。
后来这些商户和小贩都被安置到马西岭商场(Marsiling Mall)。还记得当年在“英保良”百货公司买了很多新衣、鞋子和文具,以及每次大减价所带来的人潮。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