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上海哭声不断,“守沪者”的300次救赎温柔了世界

2022-07-01     于晏     17925

“不仅仅是疫情。很早以前,人们就学会了网络求助。生病借助众筹平台,其他借助微博曝光。遇到突发灾难时,线上互助文档就会出现,去年的河南水灾就是一个例子——这些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使用门槛太高。”

他开始和Clare讨论,而她给出了另一个角度:“很多问题的根本都是信息差。如果一个人缺药,最有效的帮助就是别人告诉一个买药地,或者分一点药救急。而这不用大费周章、不需要苦守着政府,只需要找个好心人帮个小忙就可以了。”

陈准是一个专注于产品和开发的创业者,这些发现激起了他的创作欲。

“这就像医生和病人。大家去怜悯病人,安慰几句就够了,但医生不能这样。医生必须用专业技能去替病人解决痛苦,才算怜悯。——所以我作为开发者,我一定要做点什么。我会做产品,我完全有这个能力。”

陈准在新加坡、美国等地留学多年,最终在2019年回上海扎根做事业。既然选择了上海,遇到这种困难,他是不愿意置身事外的。

他本能地觉得该有一个最简洁的平台,比社交平台更高效,比互助文档更易懂,比网络留言更直接,用来串联志愿者和求助者。出于职业骄傲,他希望这个‘最好’是他做到的。

两人一拍即合,忙前忙后,一个“守沪者”的构想就出来了。

这个春天上海哭声不断,“守沪者”的300次救赎温柔了世界

陈准从小就非常崇拜乔布斯,“寻找人文和技术的交叉路口”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为了设计“守沪者”,他努力像最无力的老人那样思考。

眼神不好?就把文字图标放足够大,颜色弄到最清晰;眼花缭乱?就把界面收拾到最干净,没有任何杂窗;不善语言组织?就直接给出选项,一步步引导求助;担心隐私泄露?就设计一套实名和网警机制;担心恶意刷屏?就启用智能过滤系统……

这个春天上海哭声不断,“守沪者”的300次救赎温柔了世界

这个春天上海哭声不断,“守沪者”的300次救赎温柔了世界

这个春天上海哭声不断,“守沪者”的300次救赎温柔了世界

这个春天上海哭声不断,“守沪者”的300次救赎温柔了世界

这个春天上海哭声不断,“守沪者”的300次救赎温柔了世界

左右滑动查看详情

与此同时,Clare组织起一个志愿者团队。从自己开始,积累志愿工作的技巧;再发展亲朋、同事,摸索出一套高效的流程。遇到疑惑,大家一起解决并记录;遇到险恶,大家一起应对并抵抗。

他们一边做,一边与许多自我怀疑做斗争:做出来会不会没有人用?会不会找不到合适的志愿者?别人用了会不会反而耽搁了自己?

但来不及犹豫出什么结果,“守沪者”就上线了。

这个春天上海哭声不断,“守沪者”的300次救赎温柔了世界

这个春天上海哭声不断,“守沪者”的300次救赎温柔了世界

感受到真诚救助与温暖后

求助者们变成了志愿者

5月2日,有一位疑似患高度传染病的老人求医无门,上“守沪者”求助。他们便首先联络了医院、派出所和12345,无果。再联系新媒体,借助平台扩散。同时要来病历,通过私人关系联络到专家进行沟通。

这都是Clare一个人完成的。

辛苦两天后,老人终于成功入院;入院两天后,老人的女儿小顾主动报名成为了志愿者。

这个春天上海哭声不断,“守沪者”的300次救赎温柔了世界

“这是最令人震撼的事,”陈准至今感慨万千,“关于志愿者,一开始我们想过发展亲朋好友,想过效仿企业招聘,却没想到求助者会自己回来变成志愿者。即便社会一直宣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当它真实发生在眼前时,这种震撼超乎你的想像。”

这个春天上海哭声不断,“守沪者”的300次救赎温柔了世界

“守沪者”们热情欢迎小顾的加入。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着大相径庭的背景和经历,只是刚好得知有一种方式能让外面的人为上海做点什么,就毫不犹豫就来了。

对每个人,Clare都会亲自打电话进行志愿者培训。如果是求医,首选应该打哪些电话、找哪些部门?如果没有回应,应该转向哪些地方、找哪些平台扩散?如果遇到恶性事件,应该怎么斡旋、避免冲突……

小顾上手得很快,主动接下了很多与她母亲类似的事件,不久就成为团队的主力担当。而像Britta这样的心理学博士,便努力发挥心理疏导上的一技之长。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