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国家突然禁止食品出口,新加坡食品供应怎么办?植物肉、新时代农场扮演什么角色

2022-08-15     缘分     21361

沈夏娟受访时说,2019年开始餐车生意时多数是停在滨海湾一带。即便是市区的顾客也不知道什么是植物肉,常听到的评语包括“这是假的肉”“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吃这个,不如吃真的肉”,大概20%的顾客会掉头走开。

“现在许多顾客已经认识我们的产品,喜欢我们的汉堡,会特地上门光顾。大家普遍更能接受植物肉,顾客中99%不是素食者,但愿意为了环境或是健康减少吃肉。只有约5%的顾客还需要职员向他们解释什么是植物肉。”

替代蛋白质指的是非动物来源蛋白质。除了以黄豆、小麦蛋白等植物蛋白质制成的植物肉外,还有一些是过去没有食用记录的新型食品,例如培植肉、真菌蛋白和昆虫。

与The Goodburger一样,新加坡植物肉制造商SGProtein锁定的客群同样不是素食主义者。

SGProtein联合创办人兼总裁库尔(Dominique Kull,42岁)说:“我们希望的是更多人能成为弹性素食者(flexitarian)。就是说服人们每周有一两天改以替代蛋白质取代肉类蛋白质。”

一些国家突然禁止食品出口,新加坡食品供应怎么办?植物肉、新时代农场扮演什么角色

SGProtein联合创办人兼总裁库尔看好植物肉有潜能成为新加坡加强食品保障的推手。(张荣摄)

从事食品生产25年的库尔认为,比起50年前,现在每个人吃的肉更多,加上人口增长,若消费者对肉的需求不断上升,地球将不胜负荷,所以必须有好的替代蛋白质。

植物肉和亚洲

常见的素肉有什么不同?

他解释,素肉的营养价值及所含的蛋白质成分一般不高。在制作植物肉时,他们会尽量比对肉类的营养成分和口感,但去除肉类中常见的胆固醇和生长激素等不良成分。

价格方面,库尔说,过去几年因为产量增加、供应链逐渐成熟等因素,让植物肉的售价更具竞争力,从四年前的每公斤40元至70元,降至现在的20元至40元。

新加坡食品局2020年底批准美国食品科技公司Eat Just研发的一款培植鸡肉在新加坡出售,让新加坡成为全球首个可售卖培植肉的国家。Eat Just旗下品牌Good Meat在新加坡设立的培植肉研发与生产设施,2023年投入运作后,预计每年可生产达10万公斤的培植鸡肉。

由于培植肉颠覆了人们熟悉的生产过程,因此引起舆论广泛争议。

Eat Just联合创办人兼执行长蒂特里克(Josh Tetrick)认为,全球和新加坡公众对饲养牲畜引发的碳排放问题意识提高,促使他们探索其他可持续的选项。当公众的意识和知识都提高后,他们对培植肉的接受度也会跟着提升。

他说,生产培植肉是为了让人们吃肉时,无须宰杀任何动物。公司希望最迟能在2030年,把培植肉的价格降至与一般鸡肉差不多。

新加坡农业

不再是夕阳行业

一些国家突然禁止食品出口,新加坡食品供应怎么办?植物肉、新时代农场扮演什么角色

王业凯2021年大学毕业后加入新加坡陆地渔场Atlas Aquaculture,现为孵化部门的助理经理。(受访者提供)

王业凯小时候喜欢到沟渠捉鱼,也爱跟着祖父母去奎笼钓鱼。不同品种的鱼会对不同的饵有不一样的反应,觅食的方式各异,这些小细节都让他着迷。

抱着这股热忱,王业凯(24岁)中学时就决定未来要从事水产养殖。他先是报读共和理工学院的海洋科学与水产养殖专业文凭课程,再到詹姆斯库克大学念商业与环境科学,主修水产养殖。

在人们的印象中,农夫工作辛苦,是个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投入的夕阳行业。王业凯的父母当初也担心,农业在新加坡迟早会被淘汰,儿子以后可能找不到工作。

不过王业凯却一点也没犹豫,他受访时说,与其做不喜欢的事,不如找一份喜欢的工作。他现在每天都很期待去上班,因为工作并非一成不变,他每天都必须观察鱼的情况确保它们健康。

新时代农场蓄势待发

2021年3月毕业后,王业凯加入新加坡陆地渔场Atlas Aquaculture,现为孵化部门的助理经理。他反倒觉得农业在新加坡是个“流行”的行业,因为政府正在大力推广农业,以减少新加坡对外国进口食品的依赖。

“虽然新加坡无法成为农业大国,但是我们可以成为最优秀的生产国。以最具效益的方式生产最美味的农产品,以及达到最低的鱼和牲畜死亡率。”

创办Genesis One科技农场(简称GoFarm)的欧仁恩(40岁)同样看好新加坡农业的发展。

一些国家突然禁止食品出口,新加坡食品供应怎么办?植物肉、新时代农场扮演什么角色

Genesis One科技农场创办人欧仁恩:只要消费者对蔬菜有需求,农业就还有发展的机会。(唐家鸿摄)

他于2020年获得新加坡食品局提供的“30x30快捷”津贴,在友诺士工业区开设了垂直农场,以营养液膜(Nutrient Film)技术种植蔬菜。

农场2022年1月开始对外销售,每天最多可产约550公斤叶菜。

在这之前,欧仁恩在金融领域工作了10多年。

他说,冠病疫情暴发前,他看了一个讲述美国一家全自动农场,以及有关未来食品生产的视频。不久后疫情来袭,看见食品供应受影响,让他萌生了开设农场的念头。

他认为,只要消费者对蔬菜有需求,这个领域就还有发展的机会。一些传统农场确实面对不少挑战,甚至因此关闭,但同时也有不少新时代农场蓄势待发。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