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
李光耀之所以如此重视英语,实在离不开新加坡建国之初所面临的特殊的环境。
英语:维系新加坡国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 减轻邻国敌视情绪
如前所述,新加坡是一个仅有580多万人口的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加坡只有一个种族。
在这片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者华人、马来人、泰米尔人(即印度裔)这三大族裔。
将汉语作为通用语,华人是可以轻车熟路般学会,但其他两种人群呢?
(新加坡)
李光耀作为新加坡领导人,不能单单只考虑照顾到华人的利益。他首先要想的是,必须有一种语言能够兼顾到所有族群的利益。
李光耀认为,语言和文化问题不是单纯的语言和文化问题,它们从来都是政治问题。国家语言选择不当,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政治后果。
从历史上看,因为语言问题而激发不同族群之间矛盾的案例实在是数不胜数,例如一战前沙俄强推俄语而大大加强了芬兰、波罗的海三国的分离倾向。
无论是汉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哪一种语言作为第一语言都会让其他两个族群感到不满,很容易造成少数族裔离心离德,这是李光耀所万万不能接受的。
新加坡
不如将英语作为全国通用,反而能让三大族群都彼此相安无事,不会觉得被另一族裔凌驾。
同时,考虑到新加坡地处穆斯林包围的东南亚,外交形势上极其险恶,必须选择合适的语言以减轻邻国顾虑。
新加坡独立之初,因为东南亚红色潮流的缘故,华人居多的新加坡与隔海峡相对的印尼处在一种极为紧张的状态。
要知道新加坡正式独立的那一年,印尼国内便发生了规模较大的恶性排华事件,新加坡常常被印尼极端民族主义者当成中国在东南亚的代理人而遭到强烈敌视。
新加坡
而新加坡早期的国防力量在庞大的印尼面前几乎是不值一提的,如果过度向中国靠拢而激怒印尼,对其本国安全来说是极其不明智的。
李光耀对此谈到,我们所制定的政策,就要确保在东南亚跟邻国和睦相处。
所以新加坡除了在外交上坚持与马来、印尼保持友好关系外,也必须在内政上抑制中国文化影响力以打消周边邻国的顾虑。
故而用英语打压“汉语沙文主义”,扶植马来语作为国语以安抚马来西亚便不难理解了。
(新加坡学校)
(三)汉语的硬伤 李光耀:传统汉语是一种贵族化的文字
汉语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文字之一,它的字形与字义高度关联,几乎每个文字背后都浓缩著中华文化悠久深刻的哲学内涵。
(汉字书法)
它的书写系统经过千年来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一套优美的书法艺术体系,从小篆到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汉字的这种书写魅力是其他普通语言所难以匹敌的。
但是,汉语千好万好,独独有一个最大缺点——难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评价的世界上最难学语言排行榜上,汉语当之无愧地占据榜首位置,希腊语、法语、德语这些公认的难学语言在汉语面前也得相形见错。
为何?
其一,汉语入门太难。
汉语拥有多达200多个形旁,800余声旁,基础文字量太大,相较之下英语只需要学完数十个字母就能够顺利入门进入下一阶段。
其二,文字与发音无相关性,同音字、转音字众多,大大提高了汉语的学习难度。
例如机—鸡、喂—未、食—十、支—之。
即使一个字也有不同的读音,如“行”就有“hang”跟“xing”两种读音,各代表不同含义。
(外国网友调侃汉语难学)
其三,生僻字太多,部分汉字笔画极其臃肿,就算是一个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人看到如下这些字也要直冒冷汗:圐圙嘦怹蕤畲歙麝孀髓·······
其四,在不同语境下,同一个词语代表着大不相同的含义。
例如:“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小意思,真有意思。”诸如此类的语言让不少外国人抓狂不已。
汉语的这些缺陷,在现代简体字改革以前显得更为突出。
某种程度上来说,古代汉字之所以设计得如此晦涩艰难,可以当作是封建社会士大夫的一种刻意为之,越是难学越能够形成和底层的一种文化隔阂,彰显自己的身份。
李光耀对此有着精辟的评价:“不用拼音字母的汉字是世界最难的文字的一种,它是为学者式的高贵人物而发展的。”
(新加坡)
或许有人会说,汉语在新中国成立后已经得到了简化改革,为什么新加坡不直接拿来使用呢?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