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又回到了前面的话题——新加坡必须和新中国保持政治距离以防止邻国猜忌。
当然,任何文字的难学都只是相对意义上的,李光耀也明白再难学的语言只要经常使用就不存在学不会这种情况。
之所以如此重视英语,最重要的一条根源在于他本人的实用主义人生哲学。
(四)实用第一 :英语是新加坡走向现代社会的捷径
“对于任何理论或建议,我只问同一件事,就是行不行得通?”——李光耀
李光耀从来不是一位虚无缥缈的理论家、只会纸上谈兵的幻想者,他讲究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李光耀明白,新加坡是从国际转口贸易起家的,而英语又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没有英语做中介,新加坡无论如何也融入不到世界贸易体系当中的。
掌握了英语这一技能,新加坡公民一方面可以更方便地与前来投资的外国人打交道,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浩瀚的英文世界中汲取知识养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李光耀)
李光耀本人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也是得益于小时候家庭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以及优质的英语学校教育。
他晚年回顾自己一生时曾感慨到,自己如果未接受英语教育,根本无法具备出色宽阔的国际视野与理性的思维。
当然,这不是说汉语就无法起到帮助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作用。
实际上,当中国启动改革开放以后,目光敏锐的李光耀立即在1979年发起了一场持续至今的“讲华语运动”,鼓励以北方官话为核心的华语。
(李显龙在讲华语40周年上的致辞)
李光耀本人就亲自撰写了一本《学语致用:李光耀中文学习心得》,其后的李显龙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分享自己阅读中文报纸以提高华语水平的学习体会。
或许有人认为,这难道不是和之前提倡英语产生矛盾了吗?
实际上,这恰恰反应了新加坡讲究现实利益的风格。
(李显龙)
讲华语的真实用意既有搭中国经济便车的意图,也是以一种标准北方官话的华语形式去统一分散在新加坡社会里面林立的各类复杂汉语方言(闽南语、客家话等)。
只要华语不威胁到英语通用语的地位,那么李光耀是并不会特别刻意对华语下手的。
未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汉语的地位在全世界将延续上升势头,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来看英语在新加坡人中的位置仍然是不可动摇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