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点燃英国员工离职潮的导火索,据说是因为TikTok欧洲电商负责人在某次会议上说:
“作为一名资本家,不认为企业应该提供产假”。
资本家的表态让员工心态大崩。全身心投入后还可能得不到稳定保障,一再剥夺员工的时间精力。
于是,TikTok在英国市场“翻船”。
TikTok的电商业务在英国处于探索阶段。
营业创收压力之下,员工工作强度大,长时间精神紧绷。再加上跟英国本土的职场文化不一样——
去年伦敦全职员工平均每周工作36.8小时,每个工作日平均7.5个小时。
而TikTok内部员工称,伦敦电商业务的人经常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所以英国员工纷纷离职。
没有一个扎实的团队支撑,外界普遍认为TikTok的电商业务在英国搞不成了。
不过现在有这个传言,TikTok的电商业务接下来会往东南亚发展,新加坡是核心阵地。
那么如果工作机制不变,这套模式在新加坡又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处境?
从前文提到的情况来看,新加坡人重视工作生活关系平衡的程度未必比英国人少。
不愿意做工作狂人,新加坡居民也有自己的底气。
图源:Flickr
1)新加坡全球第二富,人均GDP高,有底气敢辞职。
据最新国际货币基金(IMF)数据,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达到13万1580美元。
这个数字仅次于卢森堡(14万0694美元)。
所以今年的新加坡,是全球第二个最富有国家。
从这个角度看,对于新加坡人来说,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不会是工作。
因为他们的经济生活水平并不需要人拚命去谋生。
图源:savills
从岗位需求的角度来看,入驻新加坡的中外大企越来越多,职位多过人。
一个高学历有经验的专才不愁找不到工作。不去TikTok,可以去其他大企,不是非这家不可。
2)新加坡政府补贴
你可能听过,新加坡政府对新加坡人的照顾是“保姆式”的。
这话不假。
咱以2022年的财政预算案为例。
疫情爆发第三年,新加坡政府还在出台就业及企业援助配套,金额高达5亿新元。
如受新冠疫情严重影响的中小企业,每雇佣一位本地雇员,可获得1000新元津贴,每家企业最高可获得10000新元津贴。
这个动作就是在保障新加坡人的求职空间。
此外,因新冠疫情失业或被迫休无薪假的员工,可申请新冠疫情复苏补贴。
这项补贴的有效期已延长至2022年底,援助额高达每月700新元,为期三个月。
这又是另一层保障,失业了给补助。
类似的“保障措施”,在过去大流行期间很常见。保姆式的庇护下,任性一点也很正常。
椰友们,你们认为呢?
什么情况下你们会对现在的工作说不?留言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