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来源:The Straits Times
结果显示孩子没事,我们可以回家了,整个过程4个小时。
大概在等了2小时那会,我已经很烦躁了,但是我老公安慰我说:“有什么好烦躁的,外面不都是在等待的家长吗?”
到了临走的时候凌晨1点,我和老公的手机当时都没电了,他也从刚才的冷静变成了愤怒,恨不得一把火......你懂的。
我老公就在这里等了4个小时
他还给我看了和朋友的交流信息:
朋友A:上次孩子头破血流来急诊,KK护士就说得等4个小时,等到了孩子都止血了吧!于是,他们就去了MountA,他也推荐以后我们有相同的情况去这家。
朋友B:推荐去康生或者NUH,人可能也没这么多。 但是我的朋友,也是个宝妈,她觉得KK对于妇幼方面还是更专业,万一是什么急症,还是觉得要来这里看。
你有什么急诊小攻略吗?也可以留言跟我分享啊~
MOMS DAILY
理解万岁,吐槽无罪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我并不想吐槽,毕竟在缺少医生、儿童患者又多的情况下。小儿科急诊,在哪都是这番“人间修炼场”的景象~
将心比心,我在这边几个小时,都被孩子的哭声搞得很头大了。医生和护士都不容易,在高压和病患的轰炸下还能保持礼貌,我已经很感激了。
图源:SingHealth
在我等著儿子做心电图的时候,还有一个男医生过来问我:“妈妈,有人在帮你吗?你需要我的帮助吗?”
听说孩子正在做检查后,他还给我拿来了一个椅子坐。
旁边正好有个护士,在帮孩子做雾化,孩子都很小也不配合。妈妈边哭边抓着孩子的双手,护士趁机赶紧把雾化仪放在孩子脸上,孩子哭得脸红脖子粗。
示意图来源:The Straits Times
就这样,一个、两个、三个......护士需要承担的压力指数,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虽然说,我的整个体验不算特别好,等待了4个小时才回家,期间还有点小混乱。
但我还是觉得要理智对待。
毕竟疫情以来,公立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就像是满转地陀螺。(牛油果冰沙的一个护士朋友3年没休假了,她说她的同事们很多都是这种情况。)
而且这里的看诊费性价比也算高,对于妇幼这方面也更有经验。
黄桃罐头安排,儿子已痊愈
如果真的追求体验,下次可以去私立医院,可能会好一些。
急诊医院
下面我也在google上找了下除KK(谷歌评分3.1)之外,有急诊服务的医院,还截图了大家的评价,给辣妈粉丝们参考: 仅供参考哈,每个人体验不一样~
谷歌:有急诊的医院(下面有些并不是专门的儿童急诊,像是KK和NUH的就是儿童急诊,大家记得在去之前致电问清楚)
NUH Children's Emergency
谷歌评分:2.1
网友说:孩子又吐又喊疼,但还是要无止境的等待。
也是有不少好评,这里的医生很有经验,能够解决大家的问题。
地址:5 Lower Kent Ridge Rd, #1 Main Building
Parkway East Hospital 24 Hours Clinic
谷歌评分:3.4
还是有不少对于工作人员的好评,态度不错之类的。
当然啦,差评也是有的,尤其是针对急诊室的。
地址:319 Joo Chiat Pl
SGH 新加坡中央医院 A&E
谷歌评分:2.4
如果碰上人多,是可能等6个小时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