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天使”(Angels)天蓬,有弹性的伞状结构是由钢结构支撑、以及高强度、轻质的天蓬组成。天蓬材料选择了可再循环利用的ETFE膜,ETFE具备轻盈特点,自洁功能,十分易于维护,在亚洲当时也是第一次使用这种材料。如此巨大的透明“天篷”能引入自然光线,让街道保持自然风貌,又使码头的休闲商业活动不受气候的影响。
TIPS:ETFE的化学名称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能。纯净的ETFE薄膜无色,根据建筑效果,可以在原料中添加染色剂,生产出各种颜色的ETFE薄膜。另外,ETFE薄膜表面还可以印刷涂层,有效地防止紫外线侵入。ETEE薄膜在国内应用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水立方。
克拉码头最成功的便是对于自然风的导入,运行“文丘里效应”,即当空气从一个比较广大的空间流向比较狭窄的埠时,产生的吸风作用使空气流动自然加速,面朝河流的克拉码头便是通过对于此原理的合理运用。
为了解决通风的问题,SPARK思邦在街道的中央设置了很多朝向不同角度的隐形“风扇”,就是在“天使”天蓬支撑处像鲸鱼尾巴似的慢速风扇口,可以为街道提供人造新风,达到街道降温的效果,也有效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中心广场的旱喷水池,充分利用了商店内部空调的冰冻水,温度保持在16℃。街道内风扇加速了空气流动,遇到旱喷水池16℃的水雾,会使码头的温度瞬间下降5摄氏度左右,创造的舒爽宜人的28℃恒温,秘诀便在于此。克拉码头摒弃了将产生巨大能耗的露天空调降温,采用了被动式环境控制法,在尽可能降低运行能耗的条件下,创造出适宜的室内外物理环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新加坡人的“环保心”。
结合东南亚地区多雨的特点,通过对河岸自身的改造,在河岸点缀的伞状的遮阳篷被叫做“风信子”(Bluebell)。
延河岸的用餐平台被戏剧化的被称为“莲花盘”(Lily Pad),往河岸外延伸约1.5米,最大化了沿河岸的空间和商业价值,营造了景观极佳的开放式休憩餐饮空间。游客在这里用餐,可以临近饱览新加坡河的美景,而其独具特色的造型本身也成为码头的一大看点。
在晚上这些“风信子”会倒映在新加坡河面上,在夜空中变换不同的颜色,不禁让人联想起往日庆祝中秋节河岸两旁的一排排灯笼。开放式休憩餐饮空间的增加、色彩斑斓灯光水影效果的营造以及水系纽带的升级利用,改变了克拉码头原本的临水不亲水,充分利用自有的景观资源,丰富了其商业形式。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