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成才的叶瑞平

2022-11-26     缘分     16246

自学成才的叶瑞平

自学成才的叶瑞平

叶瑞平近照

上世纪70年代,我疯狂爱上华乐,和友人一起搞乐队。那时候的客观环境跟现在完全不一样:没有官方的支持、没有民间的赞助、一切靠自己。当时新加坡与中国还没有建交,就连供乐队演奏的乐谱也没有,需要听著录音带一个音一个音地记下总谱,后来自己才慢慢学会了编谱、作曲……其实,70年代之前,就有许多这样的人,为了华乐(那时候称民乐)前赴后继,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叶瑞平就是其中的一位。

近年来,我在脸书上常看到叶瑞平发表一些有关音乐的视频和资料,所以特地到他经营的新韵乐器有限公司做了专访。走进这间位于芽笼一带购物中心三楼的乐器店,只见头顶上挂着几行小提琴,右边巨大的玻璃橱展示著许多不同形状的小提琴,左边一间小乐器室则展示了许多吉他、尤克里里、曼陀铃和类似班祖(Banjo)之类的乐器。再走进里面,又看到了整排的大提琴、低音提琴等。另一房间则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华乐器:二胡、琵琶、扬琴、中阮、古筝、不同类型的鼓和打击乐器、音乐学院考级及各种乐谱。总之,中西乐器样样齐全。

自学成才的叶瑞平

位于芽笼一带购物中心三楼的乐器店挂满了乐器

1945年出世的叶瑞平(77岁)一头银发,但精神奕奕、行动敏捷、思路清晰,像个中年人。也许这一代人经历了磨练,又有音乐的滋润,反而活得更健康、自在。话匣子一打开,瑞平兄便滔滔不绝。

// 发明八孔竹笛 三弦胡琴 音乐轮盘 //

叶瑞平给我看他发明的乐器:八孔竹笛、三弦胡琴、音乐轮盘……

先说八孔竹笛: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竹笛是横吹的,有一个吹孔、六个按音孔。一般来说它基本上通过按音的方法吹出四个调,例如全按桐音为D的笛子,可吹出C、D、F、G四个调子,但缺乏半音。若要演奏半音需按半孔,既不方便又不科学。叶瑞平就在右手三指下方增加一个出音孔,用尾指按音;又在靠近食指下方的位置加挖一个出音孔,由右手的拇指按音。通过八只手指不同的指法,不必像西洋长笛一样加键,就能按出12个音!而且可以滑音、也可以奏颤音,这真是了不起的发明!可惜的是这八孔竹笛没有得到推广,知道它的人不多。

自学成才的叶瑞平

八孔竹笛

三弦胡琴:长久以来,二胡在乐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就如小提琴在交响乐团中一样。与有四条弦的西洋小提琴比起来,二胡只有两条弦,音域就比较窄。许多研究二胡的人都想方设法要为二胡增加多一两根弦,以扩展它的音域。我也见过一些不同的设计,不过不管增加了一条或两条弦,最后也没有被华乐界运用,二胡仍然是二胡。

自学成才的叶瑞平

三弦胡琴

叶瑞平设计的这款三弦胡琴却蛮特别:它有两个千金、三条弦和一个特制的琴码。弓仍是同样的弓,被夹在一根内弦和两根外弦之间。拉外弦的时候,运用不同的角度,就可以拉到不同的弦,发出不同的声音。三根弦调音为D、A、E,因此比一般的二胡高出了一个5度,这有点像二胡和高胡的结合体。它还可以拉双音呢!我自己试试拉奏,觉得声音很不错,完全可以代替目前所用的二胡。

叶瑞平又拿出一个圆形的“音乐轮盘”,这个圆盘把音乐中的全音和半音的关系,以转轮盘的方式清清楚楚地展示出来。这对一些从事音乐教学的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除此以外,他也运用同样的方式,为学习吹奏笛子的学员设计了另一个轮盘,只要看图就能知道吹奏不同调子的指法。为笛子设计的乐音轮盘,圆心为吹孔,最外为第一发音孔,空心为开孔,红色为按孔。孔中一划为按半孔,每格中的左边的指法是缓吹,右边是超吹。学会看这轮盘,不必老师指导也懂得按哪一个孔发出哪一个音。

自学成才的叶瑞平

音乐轮盘

自学成才的叶瑞平

为学习吹奏笛子的学员专门设计的轮盘

// 纯粹是兴趣和使命感 //

从叶瑞平上列的发明中,可以看出他真是个有心人。他搞音乐纯粹是为了兴趣和一种推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看到一些乐器在构造上有所缺失,就心痒痒地自动深入钻研,希望把民族乐器改良得更好,更适合现代人演奏。可惜的是这些发明没有通过商业化的方式推广。

在他的课室里面,还可以看到许多小提琴的半制成品,包括小提琴的面板、琴头、琴颈、琴身、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指板和共鸣箱等。叶瑞平说他向来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乐器、改良乐器,看见什么乐器不合理想,都会做实验来改良。店里一些其他的乐器,也都是他做实验的对象。问他这方面的技术跟谁学的?他说通过自学和向别人学习,观察别人,然后亲自动手实验,比较复杂需要用到机器的他就与乐器厂合作。其实在他的那个年代,都是靠着满腔热情和孜孜不倦的精神,既没有想到什么商业利益,也没有想到发明新乐器带给他什么好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