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刚刚被马来西亚踢出联邦的新加坡,种族关系紧张、失业率高、基础设施摇摇欲坠、自然资源匮乏,住房危机,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贫民窟,还有许多人吸食鸦片。
而60年后的新加坡,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基础设施,全亚洲最好的大学,高科技制造业的领导者,也是整个东南亚的金融和物流中心。
这60年发生了什么?让新加坡得以发展的如此顺利,今天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一探究竟。
乱世重刑
1965年,刚刚被迫独立的新加坡是一片残破景象,住宅短缺,工业水平低,缺乏土地与天然资源短缺,而且马来西亚的保守势力也在对新加坡虎视眈眈。
而且当时的新加坡人并没有一个国家认同感,如何建立这个国家,并让它繁荣起来就要考验李光耀的智慧了。
首先面对的就是新加坡的乱象
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政局动乱、社会秩序混乱、高失业率的国家,国内情况非常复杂,所以李光耀认为乱世必须用重刑。
当时的新加坡,个人自由会受到限制,政治反对者会被监禁,宗教极端分子,种族主义者都会被压制。面对骚乱、暴力和吸毒进行零容忍。甚至包括公开鞭打口香糖 涂鸦和公共醉酒。
李光耀对潜在的潜在种族冲突和社会紧张局势的解决方案就是严刑峻法。尽管这很可怕,但它确实在新加坡初期减少暴力和稳定国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李光耀看来,首先要保障的是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至于其他,要边吃饭边解决。而且新加坡在后期吃饭的过程中也确实取消了严刑峻法,改变了政府形象,减少了对公民的约束。
随着社会和政治形势的稳定,李光耀开始进行经济改革。
首先最紧迫的问题就是住房
当时新加坡作为地球上最大的贫民窟人口之一,70%的人口居住在简陋的临时建筑中,只有9%可住条件较好的公共住房,“房荒”问题十分严重,“罢工”事件频发,社会极不稳定。
李光耀的解决方案就是出台土地征用法,政府可以低价购买私人土地,并在这些土地上建造大量的经济适用房。
当然新加坡并不想养懒汉,所以居民需要以低价购买,为了让大家积累财富,可以负担的起购房款,新加坡出台了中央公积金政策。
该政策强制将一个人的收入的一部分存起来,公司也将缴纳一部分,称之为中央公积金。是不是很耳熟,没错,中国的住房公积金就是参考的新加坡的这项政策。
这项政策非常成功,居住在贫民窟的所有公民都得到了安置,大多数人开始能够拥有自己的财产。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