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故我在。在欲望的圣殿里,人们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截至2020年8月,新加坡共有约171个购物中心,虽然未必是全球最多,但密度最高或许可以拔得头筹。我们应该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国家,能把购物中心当成周末亲子活动的场所,和朋友的聚会,也是由一个商场旅行到另一个商场。
我们的生活再也离不开购物中心,虽然它们无论是开在乌节路或裕廊,几乎都有一样的商店,或一样的竞争对手。最近看新闻,瑞典有家建造于大型回收场旁的ReTuna商场,专卖升级再造的商品,当地居民将家中的废弃物送到回收场,工作人员再进行筛选,商场里的创意人则能利用这些旧货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垃圾”变身成时髦用品。购物,也能为环保尽力。在购买过量的城市,其实都需要这样的一个商场。
想要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商场体验,唯有走入一些被本地人遗忘的购物中心,它们不少是本地外籍客工的聚集地,他们最靠近家乡的异乡。如果旅行是为了遇见陌生,走入这些购物中心,就算不买东西,让好奇心指引,你也能发现前所未有的发现。和店主们聊聊天,不就像是旅行时经常和当地人的闲聊,借此认识此地的生态,对这座城市和她越来越多元的居民有多一份理解。
如果每一场旅行都需要被启发,那么让这些曾经风光的购物中心提醒你,任何的辉煌都有期限,这座分秒必争的城市更是无法容纳永恒。在这些黯淡而过时的空间里,我们往往能看到一座城市落寞的背影。在另一座不断推陈出新的城市,不合时宜的自然被打入冷宫。然而在那些时间流经的沟壑里,依旧有生动的故事,在灰飞烟灭前,等待旅人们的打捞。 城市购物中心(City Plaza)
城市购物中心里,为回忆提供最大贡献的,就是位于2楼的Arnold’s炸鸡店。1984年在此创业,目前在全岛已有好几家分店的本地炸鸡品牌Arnold’s ,至今还在购物中心内的原址,算是商厦里的名店。美食博客若评比本地炸鸡,很少会漏掉Arnold’s。我在东部上中学,放学后还会到好莱坞戏院看戏,过个马路就是城市购物中心,就是天堂,里面有香喷喷的炸鸡。
本地品牌的Arnold’s炸鸡店 落成于1972年的城市购物中心,在80年代风光一时,虽然附近能拆掉的都拆掉,多了不少更时髦的楼房。被本地人遗忘的地方,却是印尼外劳欢度周末的去处。商场一楼就有好几家的零食专卖店,售卖价廉物美的印尼零食。伙计说也有一些本地人会到这里帮衬,比较特别的印尼零食有炸鸡肠(我试过,喜欢怪食物的会喜欢)、炸意大利通心粉(原来还能这样吃)、还有一款伙计推荐出产自巴厘岛的蒜蓉花生(我试过,很好吃),当然不缺各种能搭配米饭的炸虾饼和鱼饼等。
这至今保留80年代感的购物中心,有不少的服装批发商铺,服饰都由几块钱起跳,据说在这里你还能复习早快失传了杀价本事。随意乱逛,商厦里还有装潢和童年回忆一样的鞋店、售卖印尼流行音乐的CD店,还有好几家麻将店,售卖设计成麻将一样的四色牌,这都是过去没看过的东西。
老牌购物中心里永远都不缺好吃的。顶楼有个容易被忽略的食阁,内有受欢迎的文尼城市面粉粿,有好几种手工面条供选择。位于2楼的Chiderful(吃得福),老板曾经是名胜世界Session餐厅的厨师,因疫情被裁员,所以就在购物中心开了一家小炒店,供应颇为地道的怡保河粉及各种煮炒美食,以小贩中心的价格提供酒店水准的餐食,引起一些老饕的关注。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