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新加坡的公共医疗系统
新加坡医疗系统曾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评为亚洲最有效的医疗卫生系统。每年,多达50万人次的海外人群来新加坡接受医疗服务。而在这一切成就背后,新加坡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年支出却只占全国GDP的4.25%(世界银行2015年数据),低于中国的5.32%,更远远低于美国的16.84%。新加坡医疗体系的高效可见不一般。
新加坡的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并存,基础医疗门诊80%由私立医疗机构或是家庭医生诊所提供,另外20%则是由政府综合诊疗所提供。而综合医疗、专科和24小时急诊主要由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占80%比例。
而新加坡医疗体系能表现的如此出色,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得益于政府严格执行的“转诊”制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病去诊所,大病去医院"。一般来说若非紧急情况(急诊或疑似新冠肺炎等),病患都需要持有诊所医生的推荐信才可以预约医院中的专科医生。
诊所
诊所作为面对病患的第一线,类似于国内医院的门诊部。诊所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综合诊所(Polyclinics),另一种是家庭医生式诊所(General Practitioners Clinics)。
Polyclinics由政府经营,对于公民或永久居民身份的病患有一定折扣,自然来这里问诊的病患更多,往往排队等待时间就会长一些。
作为一站式的医护中心,诊疗所可以提供一般的门诊服务,出院后的复查,儿童健康检查,疫苗注射,体检还有药房服务等。对于公民来说,这是平时看病的最实惠的选择。
GP Clinics则是私人运营,费用相较于综合诊所贵一些,自然来的人少,等待时间比较短, 适合不差钱想早点见到医生的病患。
医院
医院主要分为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在所有这些医院中,有应对各种病患的综合医院,也有专精单一医疗方向的专科医院。
新加坡目前有8间政府医院,包括6间综合医院,1间妇幼医院及1间心理卫生学院。政府医院提供全方位的住院及专科门诊服务,也有24小时急诊。还有6间全国专科中心提供关于癌症,心脏病,眼科,皮肤科,神经科及牙科的医疗服务。
公立医院由于是公共医疗设施,价格相对便宜,但是应对的病人更多所以往往需要预约和排队。并且若非急诊,一般不会接受无预约的病患。
在政府医院,病患可以选择不同等级的病房。B2和C级病房(81%的政府医院床位)都享有高额补贴。B1病房(四人间)可享有20%补贴,A级(单人间)没有补贴。
*新加坡中央医院(SGH)
私人医院的环境更好,服务更周到。但是医疗费用高于公立医院,也因此应对的病患会少于公立医院,病人往往不需要排太久的队就可以得到治疗。
*新加坡鹰阁医院(Gleneagles)
事实上,这种诊所与医院分流的医疗系统,也为这次疫情中新加坡政府实行PHPC(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公共卫生准备系统)增加防疫效率提供了可能性。
新加坡医疗卫生体系实现了长期有序的分级诊治,有效地配置了有限的医疗资源,覆蓋了国民绝大部分的医疗需求。新加坡政府充分调动了社会医疗资源,令私立体系分担了政府建立健全基层医疗体系的财政负担。不得不说是结合国情建立的高效的医疗体系。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