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平台帳號盜用新加坡 醫生照片,冒充心理衛生學院醫生在其他用戶視頻留下惡意評論,被冒用身份的醫生已報警。
短視頻平台TikTok近日出現不少自稱是「心理衛生學院醫生」的帳號,使用真實醫生的照片為頭像,並以諧音或是方言拼音取名,以假亂真。這些假帳號在其他用戶發布的視頻發表惡意留言,包括自稱是心理衛生學院的醫生,要對方趕緊去看診或指示對方服藥。
其中一名照片被他人用來冒充心理衛生學院醫生的是新加坡腸胃肝臟專科醫生陳偉濠。他在接受《聯合早報》的訪問時說自己是在今年7月首次得知此事,當時妻子的朋友發現,有人使用他的照片,通過TikTok帳號,在不同的TikTok貼文下留言,而留言的內容與視頻內容毫不相關。
他說:「我在7月電郵TikTok通報虛假帳號的存在,以及這些帳號在盜用我的照片。不過在那之後我就沒有跟進看公司是否採取行動,直到近期朋友和同事發現另兩個帳號也盜用我的照片,其中一個還累積了超過100個追蹤者,所以同事就建議我報警。」
陳偉濠已經在9月21日報警,警方在受詢時證實已經接獲報案。《聯合早報》目前也正在向TikTok了解更多詳情。
陳偉濠本身沒有TikTok帳號,但從其他人口中得知,冒充他的帳戶經常做出不恰當的留言,例如要求其他人隔天就預約到心理衛生學院看診。由於目前網絡詐騙猖獗,他擔心這些冒充他的帳號會向無辜的受害者行騙,或給出不恰當的醫療建議。他也擔心公眾會誤以為是他留言。
陳偉濠:如有需要醫療建議應去看醫生
帳號用戶或試圖行騙
雖然還沒出現公眾誤以為這是他帳號的情況,陳偉濠還是呼籲人們不要將這些帳號的評論內容當真,如果需要醫療建議就應當去看醫生,因為帳號用戶可能在試圖行騙。
心理衛生學院受訪時證實學院對此知情,並呼籲公眾不要回應虛假帳號。公眾應該到心理衛生學院官方網站、臉書頁面、Instagram帳號或是Linkedin帳號了解心理衛生學院的詳情。
心理衛生學院發言人說:「這些帳戶不尊重我們的醫生,但我們更關心的是這些帳戶引發的討論,有關討論淡化了患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所面臨的挑戰。 社交媒體平台上的對話可以在提高心理健康意識方面發揮作用,但應該保持敏感,以免心理健康問題被進一步污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