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戲薈演員演出的新版瓊劇《白蛇傳》中《斷橋》一折
海南省瓊劇院青年演員演出的新版瓊劇《白蛇傳》中《水斗》一折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劉暢)11月26日,由海南省瓊劇院、新加坡華戲薈、新加坡瓊劇團聯合打造的新版瓊劇《白蛇傳》在新加坡隆重上演,為新加坡的觀眾帶來了一場中華傳統戲曲的視聽盛宴,也為新加坡的瓊劇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雨露初結西湖邊,邂逅借傘牽紅繩。幾經人間山水蹇,雲蒸霞蔚無纖塵......」 26號晚,婉轉悠揚的瓊音瓊韻迴蕩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戲劇中心,這也是新版瓊劇《白蛇傳》整部戲的首次演出。
新版瓊劇《白蛇傳》編劇、海南省瓊劇院的陳寶良說,「這次出訪新加坡、進行中新交流的《白蛇傳》是瓊劇《白蛇傳》第一次完整的演出版本。以前瓊劇是根據婺劇整理了兩折《盜仙草》和《斷橋》,這次受新加坡傳統藝術中心的特邀,我們根據田漢的原著《白蛇傳》,移植了整台戲的《白蛇傳》。」
海南瓊劇在新加坡的發展已經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早在十九世紀,就有海南瓊劇團體進入新加坡,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瓊劇在新加坡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但在本世紀,瓊劇在新加坡逐漸衰落,僅余幾家業餘的瓊劇社團,為推動新加坡瓊劇的發展,新加坡傳統藝術中心創辦人暨藝術總監蔡碧霞在2022年年底萌生了中新兩國共同打造一部新版瓊劇的念頭。「瓊劇在新加坡是很重要的華族戲曲,但瓊劇劇團在這邊相對薄弱,新加坡華族戲曲要進步的話,應該是大家共同進步,我覺得兩國瓊劇藝術家可以同台交流演出,切磋技藝,我們不僅演傳統意義上的瓊劇,還可以在傳統戲的架構上賦予新意,我們來重新作曲,編一個適合新加坡觀眾欣賞的傳統戲《白蛇傳》,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蔡碧霞的倡議得到了新加坡瓊劇團體和中國海南瓊劇院的積極響應。海南省瓊劇院為此創作《白蛇傳》的瓊劇全劇劇本,並在作曲上也做了大膽的改革。
海南省瓊劇院國家二級作曲張髮長介紹說,新版的《白蛇傳》的節奏變化更加絢爛多彩,並且融入了江南絲竹音樂,突出海南特色樂器。用畫外獨唱、小組唱、男女二重唱、合唱等豐富的演唱形式渲染浪漫愛情主題,推進劇情流暢鋪演,使劇目更有表現力、渲染力、穿透力。「因為我是一個八零後的唱腔音樂劇種的傳承者,我覺得有義務將我們的劇種不斷創新,我們秉承守正創新的創作理念,在新編的白蛇傳的作曲、音樂、配器方面,我們儘量保留了瓊劇的傳統曲牌唱腔特點,吸收了現代的音樂元素,讓我們的瓊劇音樂更具有時代氣息。」
此次,海南瓊劇院派出了三十多人的演職人員、主創人員的隊伍,主要參與《白蛇傳》中《盜草》和《水斗》兩場武戲的表演。海南省瓊劇院院長楊濟銘介紹說,此次派出的的演員以年輕人為主。「我們的演職人員以年輕人為主,這個也是根據劇情的要求。我們演的這兩折戲對基本功的要求非常高,年輕人剛走出校門,基本功是具備的。所以我們這次挑選演員,也是以基本功相對較好的年輕人為主,當然,挑選年輕人也是院裡主要培養的方向。」
新加坡華戲薈和新加坡瓊劇團也派出主演,積極參與到「游湖」、「酒變」、「斷橋」三折重要的文戲當中。新加坡華戲薈的符豈華是目前新加坡瓊劇團體中少有的年輕小生,在此次《白蛇傳》中飾演許仙,他對於此次兩國聯演的安排非常的興奮。「這次中國海南省瓊劇院派來一群青年演員,和我們同台演出瓊劇《白蛇傳》,我是非常非常高興的,他們非常年輕,非常有活力,我很久沒有在新加坡戲曲舞台上看到這麼一群有活力的青年演員。不管是和他們談話,還是什麼,我都好高興,他們也給我指導了一些舞台上的技巧。
新加坡瓊劇團團長何和炎對於此次與海南瓊劇團院聯合演出也感到非常欣喜,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中國的瓊劇團體來新加坡交流演出,帶動新加坡的瓊劇共同發展。「我很高興,有他們帶頭,通過這方面,他們會提高我們的水準,因為我們有老師來學戲,固步自封是難以進步的。」
責編:莊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