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说,本地组屋的平均价格约为46万美元(约62万新元),本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则为约9万7000美元。新加坡政府组屋的中位数售价是家庭收入中位数的4.7倍。
根据城市土地学会的标准,比例少于五就代表房价是负担得起的。
除新加坡组屋外,澳大利亚珀斯和墨尔本的公寓也达标,分别为3.9倍和4.9倍。
城市土地学会亚太区高级顾问李建学早前告诉《联合早报》说,虽然珀斯公寓的平均价格与家庭年收入中位数比例的倍数低于新加坡政府组屋,但这类住宅仅占当地住房的16%,并不能反映城市的住宅可及性。 新加坡的邻国马来西亚则是5.5倍。
相对而言,深圳和北京房价分别是当地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的32倍和28倍,是地区最难实现拥屋梦的两个城市。其次是马尼拉、胡志明市和香港,都在25倍左右。
同样的,这份报告也指出,受益于政府组屋政策,新加坡人最容易拥有住房,拥房率接近90%。
今年8月,后港21街第231座双层公寓式单位日前以115万元卖出。(新明日报)
建屋局说,本地绝大多数的转售组屋是人们负担得起的,转售价格非常高的组屋在所有转售交易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
“在过去的一年半里,百万组屋只占转售交易总量的2%。在四房式及更小单位的转售交易中,成交价超过100万元的不到0.5%。”
当局也说,政府也将继续确保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基本面保持一致,并密切留意市场,准备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以维持稳定和可持续的房地产市场。
建屋局也提醒,房地产市场经历周期性的波动,若高价买房,在市场下行时或遭受损失。当局呼吁购屋者谨慎考虑自身的长期财务情况和住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