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结论挺明显了:15年后坡县过半组屋屋龄超过40年是板上钉钉的!
按照平均每户居住3人的话,届时估计有200万的人口住在超过40年屋龄的组屋里。想像下你会成为其中之一嘛?
来自晚报的调研数字挺有意思:年轻人愿意提升住房,老年人愿意原地养老。
如果目前的组屋是你唯一的房产的话,不妨灵魂拷问下:
15年后的你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
15年后你手上的组屋几岁了?
愿意在目前组屋住到退休并原地养老嘛?
15年后年轻人会有多愿意买超过40年屋龄的组屋?
不要以为15年之后的事情很遥远,其实这是近在眼前的!
前任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在2018年的采访中透露了如下信息:
也就是新加坡目前1/5的组屋是在1984-1988短短四年间落成的!那么这些组屋在7年后(2028)肯定超过40年屋龄了,那么加上1984年之前落成的组屋呢?
不少人幻想着自己的老组屋拿到SERS,换成新组屋并且大赚一笔,来看下早报的冷水:
SERS的缺点很明显,就是缺乏公平性,用纳税人的钱让小部分人受惠。
这与新加坡政府一直持倡导的价值观是背离的,所以不排除会逐渐淡出市场。
那么面对老龄化组屋的激增,政府的解决对策是什么呢?
2018年的国庆群众大会给出了解决方向:自愿提早重建计划(VERS)
也就是说
1. 组屋屋龄到了70年左右的时候,屋主可以投票选择提早把组屋卖回给政府
2. 若大部分屋主投票支持加入新计划,政府会回收土地重新发展
3. 第一轮的VERS将于20年后实行
而政府的配套措施,比如组屋套现种类和CPF条例也已经到位:
可见新加坡政府是有所准备的,并不想“坐等”居民的组屋价值归零。
早报的这段其实话中有话,你自己体会下,关键词是居民的“选择”
当然你不必担心组屋到期了被赶出门睡大街,政府会给你解决方案的
目前政府还不会给出VERS的具体细节,但是从20年之后才开始执行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新加坡的第一代组屋应该是50年屋龄左右,假设当年20多岁住进去的现在也70多岁了,这些人很大概率会选择原地养老:
而从目前政府推广的“原地养老”政策来看,有不少人会选择卖出屋契的:
当然20年后这些人多半是不在了;而被套现的组屋根据政策是不能在公开市场卖出的,那么就只能卖回到政府手上,而卖出的价格可以参考上面两个连结的细节。
就算这些屋主没有选择套现的话,到时候组屋也都70多岁了,会有多少买家会去接手剩下20多年屋契的组屋?何况银行都不会贷款给你!
如果子女选择继承组屋,先不讨论复杂的继承法(有、无遗嘱和多个子女的复杂状况),子女必须处理掉手上其他的HDB房产甚至私宅——除非是2010年8月30日之前购买的非补贴(包括CPF Grant, priority schemes 和SERS)组屋可同时保留私宅。这当中有至少9种情况是不会满足这个保留条件的,有兴趣的可以查询HDB条例和新加坡的继承法。
所以我的看法是,在未来的20年以内:
1. 政府一定会出台政策专门“回收”这些老旧的组屋,这也符合VERS的第一条规则。
2. 不少老旧组屋会通过政策逐步回到政府手上,这就对于VERS政策第二条(投票)的执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