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房还是买多一套?
很多人组屋满五年后会纠结到底是再买一套公寓,还是卖掉组屋升级到公寓?
这种纠结是因为你有买家额外印花税ABSD,如果是购买二套房,现在需要额外付出17%或者25%的印花税,这17%是以第二套房的价格计算,而不是旧房。一般上,新房总是会好一些,一百万新币的话,那这额外的税就是十七万,两百万就是三十四万。
有童鞋可能认为组屋租售比高,希望留着组屋收租金,但组屋需要出租多少年才能收回这笔额外付出的印花税?
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组屋的出租的潜在租金,以及想买的新房预算去做计算;我就直接搞了个表格公式 (X是公寓价格,Y是组屋价格,组屋租售比假设为3%,假设出租5年可以持平)
3Y/17X=1/5
X=0.88Y
比较组屋的出租收益跟公寓价格的额外印花税,很容易就可以得出来:
如果公寓价格超过组屋价格的0.88倍就应该出售组屋
而如果低于0.88倍就可以保留组屋
市场上应该没有低于0.88倍组屋价格的公寓,因此,从投资的角度考虑,出售组屋是明智的。
另一方面,出售组屋的话,组屋的售房款可以用于新房的首付,减轻首付的压力,或者说,提高首付的预算。
首付的预算越高,可以选择的房子就越多。
选择,我认为是最重要的;选择越多,越能够在交易中保持“灵活性”,即有更多的空间去达成划算的交易
卖房
时间安排
目前组屋从买家执行OTP,到交易完成,大概需要两个半月到3个半月;而购买公寓,从签署OTP后则需要在两个月内支付首付。
这其中的时间需要规划得非常准确,才可以赶得上两边的支付;否则为了稳妥,则需要去跟银行申请bridge loan过桥贷款。
如果HDB卖房的手续出现任何延迟,无法在规划时间内拿到卖房款,赶不上首付的话,那结果会是非常非常糟糕(不至于买不成房子,但有各种烦人手续跟开支),一定一定要避免。
底线是必须等HDB的买家执行OTP,即付完5000元后再启动公寓购买的手续,否则买家毁约,对方损失的只是1000块OTP订金,而公寓购买出现问题,损失则是以万为单位。
找经纪
卖HDB的手续其实非常简单,不通过经纪,自己卖也行的;但如果有靠谱的经纪,则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足够多的买家,并且以足够高的溢价卖出去。
往往相比自己卖,可以省时间,而溢价也可以覆蓋掉经纪的佣金;所以,不要认为说通过经纪卖房,是被经纪赚了!
自己卖,花的时间长,也难以卖出最高价;但找好的经纪,可以快速以高价出手,即便扣除佣金,自己到手的钱也很可能更多,而且又省事、省时间;卖房,所以我推荐找经纪。
组屋卖家的佣金标准是2%,也有收低的经纪,比方说1%;同样的道理,收2%的经纪,往往也是会更有效率;当然,也不排除优秀的经纪乐意少收佣金。
确定售价
卖房,最重要的是确定价格,新加坡所有房产交易都需要公开,楼盘、楼层、面积、价格、交易时间,都统统可查。
TWpBd01UbzBNV1F3T2pnNk56Z3laVG82TVE9PQ==
所以,其实在新加坡永远都不需要问朋友,说你家房子买了多少钱。想八卦,上网即可,认准下面两个网站就够了:
propertyguru.com
srx.com.sg
查阅自己小区的历史销售价格走势以及在售的房子价格。那么,自己房子大概值多少钱,是可以有谱的;
当然,如果懒得做功课,也可以找经纪去来帮我们做分析,问他们说房子可以卖多少钱;一个经纪分析不够充分,那就找两个,不行那就三个。
找经纪,始乱终弃是完全可以的。就说自己要找一个经纪签独家,但签哪个,要看他们的表现,让他们自己去争取好了。不争取,那就换别的经纪。
反正,经纪是很多的,当然,要找ERA/propertynex/huttons等大公司的经纪;公司规模大,经纪有的各种资源会多一些。
分析完售价后,可以自己有一个成交的心理价位,然后加一点挂出去。
心理价位可以跟经纪沟通,‘底价’告诉经纪是无所谓的,反正最后签不签OTP是看自己,如果房子销售情况好,坐地起价也是完全可以的(售价越高,经纪佣金越高,经纪是有动力把房子卖出高价的)。当然,也不要太离谱,否则会被买家跟经纪讨厌。
一切其实是取决于自己的房子好不好卖,而好卖与否,自己当然得心里有数;房产最重要的三要素是啥?
地段、地段、地段。
如果还要加上一条,那就是地契年限。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