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城市:新加坡(下)

2025-01-14     静姝     3722

新加坡植物园内景色

我个人觉得新加坡最值得去深度游的景点是新加坡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地处城市中心,始建于1859年,其中设有多个热带植物博物馆和研究所。

植物园的设计方案融英伦与东方风格为一体,园内的20000多棵奇花异木竞相生长,展现出热情奔放的勃勃生机。

花园城市:新加坡(下)

戴安娜石斛兰——威廉王子与凯特在2012年到访新加坡时有机会一睹这株以母亲命名的胡姬花。

尤为难得的是,这里有一座生长著东南亚品种最全的胡姬花(兰花)花园,千百种胡姬花姿态各异、色彩斑斓。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一个名人园,里面种植著以几十个国家的元首和王室成员名字命名的胡姬花,均由专人培育,值得一看。比如,以戴安娜王妃的名字命名的一盆浅白色胡姬花,无疑会给人带来无限的感慨和遐想。

有几类人也许会喜欢在植物园中久留。一是写生画家,二是摄影家,三是植物学家。我每次去新加坡,都会到此处游览一番。

热带花卉变化多端,新加坡植物园会推出不同的参观主题。在植物园的门口有个礼品店,专门出售由胡姬花做成的首饰和摆件,这些工艺品做工精美、价格合理,作为伴手礼是最合适不过的。

花园城市:新加坡(下)

花园城市:新加坡(下)

新加坡晚晴园

热爱历史和文学的朋友,到新加坡可以去参观晚晴园和广洽法师纪念馆。前者是孙中山先生建立同盟会南洋支部的地方,孙中山到南洋从事革命活动时,曾8次下榻晚晴园,并在这里策划了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曾几经转手,后来由中华总商会接管。

我记得当年中华总商会为修复晚晴园举办慈善晚宴时,杨文昌大使和使馆的部分馆员都曾出席宴会。我们还专门从国内申请了一笔经费予以支持。

现在,晚晴园已交由政府部门管理,楼内藏品丰富、资料齐全。更难得的是,当地政府还将紧邻晚晴园的一块土地开辟成了中山公园。我在世界各地参观过不少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遗址,晚晴园旁边的中山公园大概是最新开辟的一个,这要归功于新加坡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国人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前人的奋斗。走出国门的我们,也应该去革命先贤们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看看,重温历史、坚定信念,我们不应忘记一代代海外华人做出的历史贡献。

广洽法师原籍中国,年轻时曾随侍弘一法师十年之久,后赴南洋弘法。抗战时期,他与多位流落海外的中国文化艺术界人士结缘,广受各界尊重,曾出任过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

花园城市:新加坡(下)

花园城市:新加坡(下)

新加坡广洽法师纪念馆

广洽法师纪念馆于2007年落成,由时任新加坡总统纳丹先生揭幕。纪念馆展示了法师生前珍藏的百余幅珍贵书画,弘一法师、徐悲鸿、吴昌硕、丰子恺、马一浮、齐白石、于右任、叶圣陶、沙孟海、赵朴初等僧人大师和艺术大家的书画作品赫然高悬于堂上,其中尤以弘一法师和丰子恺的墨宝为多。在海外高僧收藏领域,广洽法师纪念馆是藏品最为丰富的一所文化殿堂,十分值得一看。

新加坡也是一个美食天堂,这里的中餐、西餐、日料均具有一流水准。不过,作为普通游客,我建议去尝尝具有当地烟火气的美食。位于东海岸的“小红楼”的海鲜就很好。

花园城市:新加坡(下)

新加坡美食

清新海风,露天餐桌,冰镇啤酒,点上想吃的各式海鲜,要炒要蒸自己做主。“小红楼”的食材多从印度洋沿岸的国家进口,味道鲜美。我推荐你品尝一下黑椒螃蟹,这真的是一道让人难以忘却的佳肴。胡椒多产自东南亚,最好的胡椒来自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可以说,新加坡进口的调料和食材都是上佳的。

另一道值得一尝的特色菜是咖喱鱼头,这是一道印度菜,新加坡最美味的咖喱鱼头在“小印度”。餐馆房间不大,摆设具有纯正的印度风格,搭配印度音乐和奶茶,享受美味的氛围就有了。当然最主要的是鱼头要好,调料要全,咖喱要地道,火候掌握得法,如此,这道菜一入口就难再忘掉。

说到底,比吃更重要的是了解文化。一道咖喱鱼头,加上屋外街道的氛围,可以使你增进对印度文化的了解。何乐而不为?

新加坡是以华人为主体的社会,而华人群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几代人传承的结果是新加坡发展出了一系列以福建、广东、海南特点为主又兼具南洋特色的小吃,如海南鸡饭、肉骨茶、炒粿条等。

特色小吃最为集中的地方是在芽笼一带。这里餐馆林立,菜品的特色鲜明,价格适宜。新加坡不产榴梿,但在芽笼能吃到产自马来西亚的当季榴梿,品种之全与吉隆坡相差无几。

花园城市:新加坡(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