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指出,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的国情决定了无法长期封锁。封锁不会成功,而且代价很高。每一次封锁,都会再一次冲击商业,员工会失业,儿童会失去正常的童年和校园生活,分居两地的家人难以见面。这些都加剧了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压力。
“因此,几个月前,我们判断,清零策略对我们来说已不再现实。所以我们开始转向’共存策略’。”他说。
在2021年11月17日举行的创新经济论坛晚宴对话中,李显龙再次阐述了新加坡防疫策略的转变。“因为新冠病毒在变化,科学在变化,形势也在发生变化,当形势发生变化,你必须随它做相应改变。当然,这真的很难。”
李显龙表示,要转向共存策略。首先必须调整的是心理。
“我们必须敬畏病毒,但不能被它吓坏。我们必须尽可能正常地过生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遵守限制措施。有了疫苗,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新冠现在是可治的、不严重的。对98%人口来说,如果我们被感染,完全可以在家康复,就像患了流感在家康复一样。未来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居家康复将是常态。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重症病人,尤其年长者。当然,如果家里有体弱人员,可以到社区隔离设施进行隔离和康复。”李显龙解释道。
他进一步解释道,新加坡不可能永久性地关闭边境,因为新加坡人依靠贸易维生,如果人员和货物无法流动,该国(的经济)就死了。”
李显龙表示,“对于新加坡来说,我们不得不改变方向。这也要求说服民众,现在有必要接受每天几千例的病例。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但病例和死亡难以避免,后者主要是老人。这就是生活,也是流感、肺炎以及其他疾病每年夺去成千上万老年人生命的方式。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那么,新加坡能够转换防疫思路的条件是什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条件是新加坡政府在疫苗接种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后,新加坡是全世界最早积极开展全民疫苗接种的国家之一。2020年8月,辉瑞疫苗获得美国FDA批准;当年12月21日,第一批辉瑞疫苗抵达新加坡;12月30日,该国首批医疗工作者接种疫苗;2021年1月8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带头示范接种疫苗;到2022年3月,新加坡人口中两剂疫苗接种率超过92%,接种第三剂的达71%(绝大多数接种的是mRNA疫苗),均领先全球。其中60岁以上老人完成两剂比例高达95%。这也为新加坡从清零转向与病毒共存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是随着疫情变化检测方法的不断灵活调整。
新加坡是全世界最早引入抗原快速检测的国家之一。早在2021年6月,新加坡民众就可以在市面上自行购买抗原快速检测套盒在家检测。
2021年5月新加坡暴发德尔塔疫情时,仍采用“清零”策略,要求追踪、检测、隔离。由于当时可能感染的人口众多,而且大部分人尚未接种疫苗,风险很高,仅靠核酸检测已赶不上病毒的传播速度。
新加坡政府于是在这时推出ART抗原检测,以抗原检测结果为参考,只要是ART阳性的,先隔离,之后PCR核酸检测结果如果也是阳性,就列为确诊病例。从2022年1月6日起,新加坡政府将ART抗原检测阳性认可为确诊,纳入确诊数据。
新加坡著名传染病学家、亚太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学会(APSCMI )会长淡马亚教授( Paul Anantharajah Tambyah)告诉澎湃新闻,PCR和ART测试各有利弊。核酸检测费时、费钱、但准确度很高,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确诊标准;ART测试快速简易、可自行在家完成、费用低廉,但准确度比核酸检测略低,且无法测出是何种变异株。
新加坡的实践显示,当病例不多、病毒传播速度不快的时候,需要用较为精准的检测方式。一旦病例多了,尤其病毒传播速度很快,来不及等核酸出结果,那么,抗原快速检测就可以派上用场。
与抗原自测相伴的,是居家隔离康复措施的推出。
“新加坡2020年初就在一些度假村和展览中心建立了类似于方舱医院的隔离治疗设施。一年半后,为应对快速增长的病例,我们进一步调整让轻症和无症状病例在家自行隔离恢复。可喜的是,这种方式正在越来越多国家推广。”淡马亚说。
在德尔塔疫情期间,新加坡开始大胆采用分层治疗安排:普通人感染先在家隔离和恢复;有基础疾病,或是先天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才安排到社区中心集中隔离;然后才是到医院,以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
长期关注新加坡防疫工作的媒体人士《新加坡眼》董事经理许振义告诉澎湃新闻,居家隔离康复的推出也是形势所迫。抗原自测检测出大量无症状和轻症人员。这类人员如果全都住院或集中隔离,很可能形成医疗资源挤兑。与此同时,虽然政府为这个措施的推出做了准备,但是在初始阶段的实际操作中仍然无法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当奥密克戎刚出现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先是要求所有患者一律要集中隔离。在三四周后,政府观察到奥密克戎毒性较低,传播力却大很多,重症死亡病例很少。就又恢复了居家隔离的做法。到现在,已经是相当于流感化的处理了。”许振义说。
许振义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民众的心理很重要。“如果人们在心理上无法接受病毒的存在,就无法接受居家隔离、居家康复。那么,抗原自测做得越广泛,检测出来的病例越多,对社会反而会形成越大的恐惧。”
最后,新加坡政府认为开放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的“躺平”,而是要随时根据疫情严重程度调整管控措施,必要时仍需收紧。
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前资深议员殷吉星(Inderjit Singh)告诉澎湃新闻,新加坡政府应对新冠疫情的方法基于两项主要原则——首先将疫苗接种作为先决条件。那些不接种疫苗的人将被限制在许多公共场所和活动之外。接种疫苗是为了保护个人在感染新冠时免受严重症状的影响,而不是为了防止感染。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