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越来越大了!50多年国土增加了25%,是怎么做到的

2022-05-12     缘分     33552

1965年以前,受制于经济需求以及工程技术条件限制,新加坡的填海造地主要集中在滨海滩涂地区,造地速度相对缓慢,填海的代表区域有驳船码头、唐人街等。1965年后,新加坡的填海工程突飞猛进,50年的时间,增加了14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增幅达到25%,成为世界各国领土增幅面积最大的国家,樟宜机场、裕廊化工岛、大士南工业区纷纷涌现。

总结起来,新加坡独立后的填海工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工业主导阶段、土地用途多元化阶段和生态回归理性填海阶段。

新加坡,越来越大了!50多年国土增加了25%,是怎么做到的

快速发展的工业主导阶段(1960年~2000年):

1965年8月,新加坡被迫独立,面对人多地少的窘境,失去了马来西亚这个大市场的新加坡,无法再发展内向型经济,必须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积极参与全球化。以新加坡原财政部长韩瑞生为代表的精英分子,清醒的认识到,要使新加坡走上富国行列,必须实行大型工业化道路,这是西方国家的标准道路。

为此新加坡需要在有限的国土内大力推动大型工业建设,裕廊工业区也正是此时发展起来的。发展大型工业,土地需求是庞大的。而位于新加坡西南裕廊地区,濒临大海可以建设深水码头,同时土地荒凉,没有居民,更重要的是这里山丘较多,可以移山填海,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1962年9月1日,裕廊工业区第一家工厂大众钢铁厂奠基,到1968年已经拥有了153家工厂。

新加坡,越来越大了!50多年国土增加了25%,是怎么做到的

转口贸易一直都是新加坡的重点经济活动,二战后,随着日本、韩国等东亚、东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起飞,对原油的需求量大增。中东的原油经新加坡港口向东南亚、东亚地区转运,李光耀陷入沉思,与其赚石油转口贸易的钱,不如增加附加值,发展原油加工业。原油加工业是一个技术与资本密集行业,更是一个对土地需求极大的行业,1991年,新加坡政府决定,将裕廊以南的七个小岛通过填海造陆的方式合并成一个大岛——裕廊岛,从原来的10平方公里,变成了32平方公里。

除了裕廊岛,这一时期还有樟宜机场,由于巴耶利峇机场运力不足,且没有扩建的条件,因此在新加坡东部新建了樟宜机场。1975年首期填海造地就填出了8.7平方公里的土地,加上后期的扩建,建成了一座13.75平方公里的樟宜机场。

这一阶段是新加坡填海速度较快的一个时期,而且填海的增速跟新加坡的GDP增长速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新加坡,越来越大了!50多年国土增加了25%,是怎么做到的

在80年代,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衰退因素影响,严重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的新加坡经济出现下滑,新加坡的填海工程也进入了低谷期,直到2000年以后,才重新出现一个回光返照。

回光返照的土地用途多元化阶段:

在21世纪的头10年,新加坡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填海低谷期,为了实现新加坡经济的稳定发展,新加坡进行经济转型,更加侧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生育率降低,为了吸引高科技移民,新加坡对住宅、金融、旅游用地需求增多。

比如圣淘沙岛扩建工程,扩建后的面积达到了5平方公里,南侧用于居住,北部则用于休闲游乐。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实马高岛工程,1999年4月,新加坡本岛最后一个垃圾填埋场关闭,新加坡在其离岛实马高岛进行填埋垃圾。实马高岛成为世界第一个用固体废弃物填海的区域,用实马高岛垃圾填埋场总经理翁彭高的话说:“我们的国土有限。如果最后所有的土地都用来填埋垃圾,我们将面临很大的麻烦。”所以新加坡要在大海上填埋垃圾。

新加坡,越来越大了!50多年国土增加了25%,是怎么做到的

新加坡将旧实马高岛和锡京岛衔接在一起,并建造了一条人工海堤,为了防止有害物质渗入海水,在海底铺设了聚乙烯土工膜,填满后的区域覆蓋上泥土,并种上各种花草,开发成旅游景区。

尽管新加坡做好了防渗漏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早晚有一天失效的一天,这是为后代留下安全隐患。而且据专家估计,这座海上垃圾埋置岛也只不过用30~45年。那么50年以后又该如何呢?

21世纪的头十年,新加坡填海速度同上个十年相比增加了1184.6%,除了实马高岛海,还开启了大士新港、裕廊工业区、裕廊岛新兴工业区、樟宜机场扩建、大德光岛工程等项目。

新加坡,越来越大了!50多年国土增加了25%,是怎么做到的

生态回归理性填海阶段

2010年后,新加坡推出了“工业21”计划,试图将新加坡建成一个知识主导型工业的全球中心,因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填海造地计划中用于工业的比例逐渐降低,并建立填海准备地段,以供长远用地发展,比如南部的港口租约在2027年期满后,港口业务将集中在大士地区,一边腾出来更多的住宅及其他用地。此时期新加坡的填海计划,更多的将是以离岸围填为主,对海洋生态产生严重破坏的海滨平推式围填开始限制,并引入了环境评价机制,对生态更加注重。

新加坡独立后增加的140多平方公里,其中将近100公里都是在21世纪头20年完成。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