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著名的美食之城,印度裔、马来裔、华裔和欧美人共同组成了这个开放的港口国家。其中最多的是华裔,华裔最多的原籍在福建地区,其次则是广东地区。
众所周知,因为历史原因,新加坡本属英联邦,在1963年脱离英联邦并入马来西亚组成马来西亚联邦。然而1965年,仅仅不到3年时间就被马来西亚扫地出门,无奈独立。
说到马来,就要提一下著名的“娘惹”,“娘惹”是指马来裔和华裔通婚的后代。男的叫“岜岜”(音同八八),女的就叫“娘惹”。这是一种类似闽南话的发音,其中又参杂了大量的马来语,是一种混合语言。而“娘惹”作为勤劳的中华民族的后裔,也通过融合马来和福建菜而创造了独特的“娘惹”菜。
娘惹菜具备了中华美食的神韵,同时又大胆使用了大量的南洋香料,味道独特。比如沙爹,比如叻沙,比如薄饼,又比如亚叁鱼和猪肉,还有大名远扬的辣椒螃蟹。其中有些美食是和地名连在一起的,比如加东叻沙。有些美食则是以酱料闻名,沙爹、亚叁、咖喱皆属此类。
黑果焖鸡可说是娘惹菜的一个典型了。甜辣酸咸,娘惹菜的精华几乎都能从这一道菜中尝到。
薄饼(Pohpiah)就是一道被忽略的新加坡美味小吃。薄如纸片的饼皮裹入萝卜、豆芽、生菜、鸡蛋、花生等好几种食材,配上不同的酱料,切片,清爽美味。当地有很多以薄饼文明的饭点,如好彩,郭源发…不过新加坡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因为食阁遍布室内各地,所以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也许就能发现意想不到的美食。
说到薄饼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另一种小吃,罗惹(Rojak),这个神奇的词汇是马来语,语义“混合物”。这道小吃是把黄梨、青瓜、番石榴、甜萝卜、豆芽、油豆腐、油条、虾片、墨鱼片等等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混合起来,然后加上虾膏酱、罗望子汁、糖、辣椒、柠檬汁等各种酱料,完完全全的大杂烩。混合了豆制品、蔬菜、水果、海产品,味道有一点点怪,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好吃,对于味蕾的刺激,这道小吃我绝对给满分。这道街头小吃基本上在哪里吃到的都不会有什么太大差别,最多也就是混合物种类的区别。
说实话叻沙(Lakas)属于第一次吃很可能吃不惯的那种,里面的血蚶的口感和生的类似,能吃出一股浓重的腥味,配着甜辣酸味俱全的汤头,一股说不出的怪异味道。但是如果吃上几次,就像吃榴梿,慢慢就会喜欢上这种原始的味道。那鲜美在汤汁的衬托下愈发浓郁。所以,如果你时间有限,那么就祈祷你能一次爱上这种美味吧。马来的叻沙一般都是亚叁汤底,而新加坡的叻沙偏向于椰浆风味。328加东叻沙是本地一家很有名气的店铺,不过隐藏在某个食阁角落里的也许味道一样不凡呢。
相比较有点甜腻的沙爹,另一种烧烤类的小吃乌打(Otak-otak)反而更合我的心意。乌打的本意是脑,因为这种食物原来是用香蕉叶包裹鱼糜烤制而成,鱼糜颜色灰白,烤制后看上去就像人的脑子,故而得名。但马来和新加坡的乌打加入了辣酱和其他香料,所以颜色是橙色的,十分勾人食欲。结霜桥叻沙的乌打味道不错(貌似很多卖叻沙的铺子也都会卖乌打),有时候路过路边会看到烤乌打的小贩,买上两包边走边吃也很幸福。
虽然我对这玩意不是很感冒,但是还是要介绍下新马本地的特色烧烤——沙爹(Satay),这玩意用到的酱料我们这边也有卖,不过一般叫做沙茶酱。我对沙爹有点接受不能,有一种莫名的甜腻口感,好好的鸡肉串鱼肉串羊肉串就变得不好吃了。有可能是咸味的新疆烤串在我心中的地位太根深蒂固了,感觉类似于甜咸豆花,吃惯了一种就绝对吃不下另一种了。老巴刹的沙爹很有名气,去吃的食客经常排起长龙。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