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走廊老组屋
时至今日,建屋发展局开发了100多万套组屋,80%的新加坡常住人口居住在组屋内。由于本地人(公民和永久居民)在购买和维持组屋时,代表新加坡政府行使相关职能的建屋发展局给予其各种补贴和优惠,极少已婚或是单身的成年新加坡本地人没有自己名下的房产。居者有其屋的概念,在新加坡得以全面的贯彻和实施。
组屋的居住性价比相当高。虽然至今,组屋的很多公共区域,仍然被刻意的不做铺面处理(铺设瓷砖或石板,见上图“典型的组屋楼道”),以便与下文和本系列文章以后将要提及的其他开发商开放的私宅(为理解方便,本文或以后系列,您可以认为:只要不是建屋发展局开发的住宅,都属于私宅)加以区别。
没有区别,就没有差距;没有差距,就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特别是大额的、奢侈的消费,就没有流动、金融和繁荣......而,开放自由的新加坡,从来不缺欲望、消费和流动。
新加坡高空酒吧的视角
毕竟,同样地段的私宅与组屋,每平方英尺(新加坡习惯以平方英尺来报价)的单价,轻轻松松,就相差了5倍。
千万不要以中国人固有的思维去下简单粗暴的结论:组屋有投资价值。尽管在同样地段,组屋单位一间房间的价格不会比私宅单位一间房间的价格低50%。
购买、出租和出售组屋,都是有条件的。原则上,外国人不能购买组屋。对于收入处于当地中下水平的老老实实新加坡居民,组屋,不仅保值好用,还可以靠收租或抵押贴补养老需求。但是,即使对于当地人,希望通过转售或是出租组屋发点小财,基本不靠谱。
如果你是生而有钱或是年纪轻轻就有钱的新加坡本地人,不好意思,从一开始,你就没有资格拥有组屋。这点,又值得我们习惯了有钱有势还有更多低保和经济适用房可用的国人大跌眼镜了。
典型的共管公寓私宅公共楼层
在接下来的系列将重点介绍新加坡住宅领域的私宅之前,作为工程师的我再插上一句:组屋的价格远低于私宅,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标准却不低于私宅。高端大气上档次不是组屋的主要目标,稳固方便易维护才是。
从性价比来说,如果纯粹以居住为目的,组屋绝对是最佳的选择。
新加坡的热带海洋气候和给普通人居住保底的组屋,让其共管私宅几乎都必须拥有配套的游泳池,否则,会被认为配不上私宅这个称呼。建筑师为了提高共管私宅的吸引力,在泳池的自身造型和周边环境上大做文章,例如,让每个到了新加坡的中国网红都梦寐以求去打卡的圣地:金沙酒店无边泳池。
金沙酒店无边泳池
请不要吹毛求疵,说上图的泳池在酒店,而不在共管私宅。其实,很多私宅的泳池,不弱于金沙酒店无边泳池,如下图的组合泳池:
近十年开发的共管私宅泳池
一般的组屋没有泳池。不过,每个组屋区中心,都有配套的体育场和游泳池,进一次游泳池的价格人民币拾元左右,其环境和配套,大概的样子如下图:
组屋区泳池
作为一位工程兼金融人士,我就不过多去讨论:对于在新加坡拥有中位收入的当地人,住组屋好还是住共管私宅好?
如果有钱,一定是共管私宅好!
如果有足够的钱,购买永久地契、能够自己选择设计和建造风格的独栋别墅更好。可惜,这个更好的选择,不是一般的外国人可以拥有的,哪怕你超级有钱。
原则上,新加坡是不让外国人(包括新加坡永久居民)拥有奢豪感最强的独立土地私人住宅的,除非你能证明你对新加坡经济拥有特殊的贡献。比方说,你是马云、马化腾,或者,某些币圈大佬。
独栋别墅实景
所以,论到居住使用和投资收益综合性价比最高的,还是新加坡政府开放给了外国人的,让他们可以自由买卖和出租的共管私人住宅。
每户坐拥独立花园的共管私宅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