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海之HR那些事 新加坡篇

2021-12-18     缘分     30708

企业出海之HR那些事 新加坡篇

企业出海之HR那些事 新加坡篇

今天我们来聊聊新加坡。

假期

关于年假,员工在公司连续工作满三个月后有权享受至少7天的年假。之后每年增加一天直至14天。年假期间待遇:由雇主按照日平均工资的100%支付。年假折算则按照如下标准:

1. 受雇3-12个月,可根据工作的月数折算年假(适用于试用期);

2. 受雇超过1年,超过一年部分也可按照当年工作月数折算

未休年假补偿:由雇主按照日平均工资的100%支付

关于病假,门诊病假时长规定如下:

>3个月:5天(住院治疗15天)

>4个月:8天(住院治疗30天)

>5个月:11天(住院治疗45天)

>6个月:14天(住院治疗60天)

通常请休2天及以上病假需要出示医生证明(MC),任何新加坡注册医生(私立或公立)的证明都被接受。病假期间的待遇:由雇主按照日平均工资的100%支付

关于产假,当母亲已受雇满3个月,如果孩子是新加坡公民,她将有权享受16周的带薪产假;若孩子非新加坡公民,则为12周。产假期间的待遇:由雇主按照日平均工资的100%支付。这里有个知识点:因为新加坡是没有计划生育的,所以其实政府是鼓励大家多生多育,那么对此政府也是有些扶持政策给到公司的,具体来说,当员工是头两次生育时,她的产假津贴前8周是公司支付,后8周是政府支付;而第三胎开始的话,全部16周的津贴都是政府支付了。

在其他类型的假期中,有几个要挑出来说下:

1-新加坡的爸爸们有长达两周的陪产假,相比较亚洲其他国家算是长的(想到了中国国内各省市年底扎堆延长陪产假的消息,姑且算是利好消息吧);

2-收养假(Adoption Leave),针对收养的父母来说有长达12周的假期;

3-合规假,这个在中国金融业叫Block Leave,就是说在休假期间不能进入办公室或者进入公司在线/线下系统/平台,MAS规定新加坡金融行业领域的公司每年必须要提供员工5个工作日的合规假。

社会保险体系

新加坡的社会保险叫中央公积金(CPF),按照规定:

-雇主应按照现行的公积金缴纳率为其新加坡公民和新加坡永久居民(SPR)的雇员缴纳强制性中央公积金(CPF)。

-CPF有分普通工资和额外工资。普通工资(OW)是完全由雇员在当月就业的工资,例如:月收入。额外工资(AW)是不仅仅为该月授予的工资,例如年度奖金,假期工资等。

-中央公积金对普通工资(OW)的缴纳上限为每月6,000新元,需缴纳中央公积金的常规工资和额外工资 (即奖金) 的总金额上限为每年102,000新元。

-对公积金的缴款分为三个账户:

- 普通账户:用于住房,保险,投资和教育。

- 特别账户:用于退休金融产品的投资。

- 保健储蓄账户:用于住院治疗和批准的医疗保险。

具体的缴纳比例可以到MOM官网查阅,如下仅供参考.注意,自2022年1月其,55-65岁员工和雇主的公积金缴交率将各提高1个百分点,65-70岁的员工缴交多一个百分点,雇主多0.5个百分点。当然,新加坡政府也推出了“过渡性公积金抵消计划”来承担首年一半的增幅

自2021年7月起,新加坡的法定退休年龄调整至65岁,重新雇佣年龄调整至68岁。公司每雇佣一名60岁以上的年长员工可得到2500新币的津贴。

基于政府近年推出的CPF LIFE(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如果是年满55岁拥有房产的CPF会员,在其基本存款(BASIC RETIREMENT SUM)88000新币保留的情况下,在65岁后每月预计领730-790新币养老金;如果名下没有房产,在其全额存款(FULL RETIREMENT SUM)17600新币保留的情况下,在65岁后每月预计领1350-1450新币养老金。

SPR(SINGAPORE PERMENANT RESIDENT,新加坡永居)员工和雇主在员工获得SPR状态后的头两年内必须以较低的费率缴纳公积金。两年后,全额生效。对于日历月月薪低于50新加坡元的员工,没有强制性的中央公积金供款要求。

新加坡有个福利我觉得蛮有意思的,叫职业发展基金(SDL)。通常雇主会为每位员工缴纳SDL。

如果月薪为800新加坡元或以下则缴纳2新加坡元/月为下限。

如果月薪为800-4,500新加坡元的,按照0.25%比例缴纳。

如果月薪高于4,500新加坡元/月,则缴纳上限为每个月11.25新加坡元(=4500*0.25%)

还有个理事会月捐款,同CPF一样,仅新加坡公民和新加坡永久居民(SPR)的雇员需要缴纳。按照员工种族不同所参加的理事会不同所缴纳的月捐款也不同。具体可到各网站查询参阅:

华社自助理事会CDAC(www.cdac.org.sg)

穆斯林自助理事会MBMF(www.mbmf.sg)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