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卡电话热度不减,有趣的是,为了避免使用者在繁忙地区霸占电话(call hogging),这些地方都会同时安装投币式和插卡电话两种公共电话,后者只能拨打国际电话,以免公众用它们来“煲电话粥”。
就这样,投币式电话和插卡电话共存着。1999年的一组数据显示,当年单是新电信在全岛就设有2万个公共电话,这个数字到了2000年以后开始减少。
电话卡设计琳琅满目。(取自Remembering Singapore网站)公共电话不只曾是新加坡人生活的一部分,也带动了电话卡风潮,其设计琳琅满目,包括新加坡的景色、文化、食物等。
电话卡早期只有2元、5元和10元的面值(denomination),后来才推出20元及50元电话卡。
极具特色的时代印记
一些老字号的咖啡店,几年前还找得到橘色公共电话Coinafon。(海峡时报)说到新加坡的公共电话,其中一个最具特色的就是这款橘色电话,名为Coinafon。
1971年,新加坡电话局(新电信前身)引进了首个Coinafon,一般能在杂货店或咖啡店找得到。
它最初的设计为旋转式按键(rotary dial),1984年才有按钮和数字显示,让用户能检查他们按下的号码是否正确。
时隔多年,这款公共电话已经越来越少见。
想要细看这款电话,倒是可以到新加坡博物院一趟,因为拥有数十年历史的它已“晋升”为馆藏。
Coinafon成为新加坡博物馆的馆藏。(海峡时报)红蚂蚁还在网购平台上发现有人出售它,虽然未必能使用,但用来做摆设品,也能为家中增添一些复古气息。
(Carousell网站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