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建国还久的新加坡组屋制度

2022-02-03     缘分     17611

提供住房贷款:HDB主要发放两类贷款,一类是公共住房建设贷款,分为用于兴建供出租组屋的60年期贷款和用于建造出售组屋的10年期贷款两种;另一类是向买房者提供个人贷款,并向低收入群体提供低息贷款。

经验借鉴:纯政府模式难复制,供给侧发力可稳定房价 北京难以完全复制新加坡纯政府模式,房企将是主力

北京的共有产权房主要是由房企以集体建设或配建方式提供的,政府在其中起到监督作用,与新加坡纯政府模式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原因:

北京人口规模远大于新加坡。新加坡人口较少,截至2016年底,常住人口只有393万人,而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2173万人,如此庞大人群的居住需求很难完全依赖政府满足。

北京人均GDP水平远低于新加坡,若完全依赖政府财政支持自住房建设,将会给政府带来较大压力,这也是北京以房企开发主导、政府监管模式开发自住型商品房的原因之一。

新加坡以供给充足为基础,需求端调控稳定房价效果明显

新加坡的房价波动影响面较小,与政府大量供应组屋直接相关。

李光耀一直强调“居者有其屋”,新加坡在建国之前就开始建立组屋制度,由政府向大多数核心家庭提供住房,截至2015年底,新加坡82%的家庭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而组屋价格完全由政府确定,私人住宅价格波动对大多数居民影响较小,具体分析见后文。

以2013年-2016年新加坡房价波动为例,新加坡城市发展局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新加坡核心中央区房价指数为126.90,连续3年下跌,与2013年一季度时的141.2相比,跌幅高达10.12%。这里的房价是指新加坡的私人住宅价格,包括公寓和别墅,相当于中国的商品房的价格。

房地产价格下跌并未影响新加坡经济发展,新加坡2016年全年GDP增长了1.8%,超过政府预期的1%到1.5%。

房价下跌对大多数人影响较小,政府“救市”意愿弱。从2009年开始,新加坡对楼市一直采取严格管控措施,防止泡沫加剧,如规定“借款人每月按揭还款额不得超过收入的60%,同时对房屋交易征收高额印花税”、收缩贷款、限制组屋出租等。

受调控政策影响,新加坡房价自2013年见顶后连续三年下滑。但由于新加坡主要人群都居住在组屋,房价上涨或下跌对其影响较小,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也较小,政府在房价连续下跌的趋势下,并未采取“救市”措施,多次表示“放松楼市调控时机尚不成熟,楼市收紧政策仍将继续”。

新加坡房价在政府调控下能够走低,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供给充足。新加坡组屋提供大量组屋,保障大多数人住房刚需,受房价波动影响较小,故政府可以长期采取严格管控措施,抑制房价高涨。北京出台共有产权房制度,与新加坡组屋制度较为类似,都是从供给侧入手,若未来能够加大供应,则稳定房价效果可期。

(来源:方正证券)

比建国还久的新加坡组屋制度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