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加坡企业家洪振群的经历堪称跌宕起伏,比电视剧还精彩。他英文不好,中三辍学,却凭借自己的努力从摆地摊起家,和家人共同创立了营收过千万新元的双鱼集团。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却被自己创立的集团扫地出门,还被连累而破产。不过,他很快就东山再起,创立CK百货,进军房地产,组建CK集团,现已拥逾20产业和大楼,现在就来看看他的传奇的故事。本篇是继《在新加坡英文不好没念完中三就辍学,出来跑地摊淘到第1桶金》后的第二章
从摆地摊起家,我们成功创立了每年盈利千万新元的双鱼集团。
细说双鱼浮沉的故事,应追溯到1978年,当我们洪家的第一家店铺,在旧机场路开业时作为起点。当年大哥提议,在旧机场路开第一家店铺,标志着洪家兵团,从此告别跑地牛的地摊,正式踏入“有瓦遮头”的商店经营模式。
紧接着于79年,我们在大巴窑中心,大牌79开了第二家店。地点和年份,恰好是79,我们把它视为是幸运数字。这两家店,象征洪家兄弟的首次提升,内心之喜悦,实非言语可表达。兄弟姐妹干劲十足、同心协力往前冲刺,继续开疆拓土,把双鱼的业务越做越大,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双鱼改朝换代大改革之前。
双鱼的成功
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
79年的双鱼大巴窑,生意门庭若市,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剂,也是洪家兵团家族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双鱼的登顶,垫下了基石。
早期双鱼的成功,结合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当年无论在全国任何角落,租到什么店都好,绝大多数都能生意兴隆、财源滚滚;这再次证明,充满烟火气的地摊生意模式,符合当时的民情。
虽说1979年,大巴窑店已开始崭露头角,但当问起大哥,有关双鱼最早开店的事迹时,他瞬间跳跃到1982年的丹绒加东店。我虽从旁提醒时间顺序,但大哥却豪气回应:“小间的店,我忘记了,我们不要去记住它!”
82年双鱼在丹绒加东大厦,成功标得第三间店,这是建屋局盖的首座冷气购物中心。大哥自豪地说:“我是一名冒险家!”当时在市场上造成了轰动。大哥说当年以3万 5900元(每方尺超过10元)的高价投标,打破了当时建屋局最高租金的全国纪录。
这间面积3400方英尺店面,第二高的标价猜测最多1万 8000元(当时的标价没有公开),两者差距竟高达一倍!问:为何那时候你这么大胆?答:我的胆本来就大!大哥除了霸气,还有一份细心:他看到了3年期合约有一个“漏洞”,可以让他在可控的风险下,放手一博,漏洞原来是:做不下去结束营业,只需一个月通知就可把店退回。
这一波租金破全国纪录的操作,让双鱼名声大噪。大哥后来充分把控了合约中,对他最有利的条款:直接给一个月通知“走人”,在俗称Yokoso的商场内,来回搬了两次,搬到对面的那一间。每次搬家,都为双鱼省下了大笔租金。
上年纪的新加坡人,相信不少人仍有印象,他们第一次光顾双鱼百货,是在丹绒加东购物中心。落户同一屋檐下的Yokoso,是当时名气如雷贯耳的日本百货公司。双鱼进驻丹绒加东后,象征起飞的标志性一年。而我和弟妹,在下来的岁月里,多数时间在此坐镇。
到了83年,双鱼同时在丹绒加东有两家店。一家在丹绒加东购物中心,另一家则在隔一条马路之遥的城市购物中心。两家店地点如此靠近,意味着必须有火爆的生意量来支撑。
把地摊叫卖的方式引店内生意门庭若市
洪家兵团最大特色,就是地摊式的现场叫卖。我们把喊lelong的传统,带到了丹绒加东店。“来来来!三件10元!四件10元!”成了双鱼的吸睛宝典,也成了商场内人气鼎盛的指标。
个性豪爽的大妹淑君,平常不多话,但当需要叫卖时,她可不含糊,喊elong的气势,绝不输给男子汉,隐约散发出一种阳刚之气。
坐镇丹绒加东店的三弟,是个腼腆老实人,他也有独特的揽客妙招。
他为人亲切友善,经常穿了双拖鞋,来回溜达。有时三弟会站在店门外,面带笑容,主动与路人打招呼,然后就地在门前喊lelong!lelong!三件10元!
一些路过的行人,经常会被这突如其来的叫喊声吓了一跳,好奇地转头一看,咦?这个人是谁呢?怎么不是在店里,而是站在店外叫卖?
可不要轻看“三件10元”的小额生意。在丹绒加东,每天都有包不完的毛巾、内衣裤,让人真正见识到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巨大能量。客人远道而来,进店里绝不是买一、两件,而是一打一打地购买,打包“扫货”已成常态。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