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基武吉:旷野鸣沙,城水交融的山脚风情

2025-02-06     静姝     4675

新加坡建国时期跟马来西亚签订两份水供协议,第一份已经结束,第二份2061年才到期。一些马来西亚政客经常以关掉水龙头来威胁新加坡,促使我们通过收集雨水,制造新生水和淡化海水等来扭转乾坤。今天全岛共开辟了17个蓄水池,1985年由沙塘改建的勿洛蓄水池是其中一个。

宏观层面上,勿洛新生水厂投入运作,回收的污水源源不绝,经过处理后就像蒸馏水般纯净,部分用来支持芯片生产、电子业与发电厂等主要工业,其余的则注入蓄水池。新生水和淡化后的海水提供超过一半的洁净水源。柔佛的河流干旱时,甚至从新加坡输入新生水来解决燃眉之急。

旷野风情的沙山与矿湖

加基武吉:旷野鸣沙,城水交融的山脚风情

充满北欧自然风光的矿湖是昔日的采沙场遗迹

沙是新加坡另一重要战略资源,勿洛蓄水池和风光旖旎的矿湖,就是昔日的采沙场遗迹。如果您厌倦了城市的高楼和花哨的度假胜地,不妨走入充满原始野性的矿湖。这里仿佛是北欧自然风光;矿湖旁壮观的沙丘,不妨想像置身于鸣沙山或大沙漠。这般场景或许让人感觉不真实,但沙子是实用之物,提醒我们新加坡东部曾经拥有过20年采沙的风光岁月,用来填海兴建樟宜机场和广厦千万间。

加基武吉:旷野鸣沙,城水交融的山脚风情

壮观的沙丘提醒我们新加坡东部曾经是采沙业蓬勃的地区,沙也是新加坡的战略资源

自古以来,列强不惜东征西讨或殖民来扩充领土。对新加坡而言,增加土地的方式则是文明的填海作业。自1822年开展第一项填海工程,建造莱佛士坊以来,本岛的土地面积已增加四成。历来的填土材料不是从内陆山丘挖掘出来的土壤,就是来自周围海床和东部老冲积层平原区的沙子。1980年代中期,这些资源开始枯竭或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采沙业告一段落,转向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买沙。根据联合国2019年的报告,新加坡是最大的海沙进口国之一,过去20年进口5亿吨海沙。

本世纪初,印尼暂时禁止向新加坡出口海沙,数年后以打击非法走私为由,再次禁止海沙出口。这时候滨海湾金沙和圣淘沙名胜世界两个综合度假胜地正处于建造高峰期,工程就是靠加基武吉囤积的沙丘来完成的。

印尼停止输出海沙后,马来西亚成为新加坡最大的海沙供应国,此外菲律宾、乌兹别克斯坦、印度等都成为新的来源地。新加坡对进口沙子的需求不可能中止,例如大士港的填海面积相当于380多个足球场,未来的东海岸人造长岛计划都要用到大量海沙。成熟的工业技术可节省海沙的用量,例如荷兰发明的“空注法”(Empoldering),简单地说就是围海造田。先在需要填海的区域周围建造海墙,然后将海水抽干,可省下四成沙量,德光岛的填海工程已率先采用。

为社会注入暖流的内政群英

加基武吉:旷野鸣沙,城水交融的山脚风情

新落成的内政团队战备人员协会,为会员提供轻松写意的傍水体验

坐落在勿洛蓄水池旁的内政团队战备人员协会,为会员提供轻松写意的傍水体验,也是对战备人员的肯定。内政团队组织庞大,包括警察部队、民防部队、移民与关卡局、监狱署、中央肃毒局、平民和专职人员、内政科技局、赌场管制局和黄丝带新加坡。我们觉得新加坡安全,社会秩序稳定,内政团队居功至伟。

加基武吉:旷野鸣沙,城水交融的山脚风情

21世纪初成立的加基武吉中心监狱学校让更多囚犯继续读书。原建筑已于2018年拆除(图源:Gareth Phua)

不远处加基武吉5道(Kaki Bukit Avenue 5)的丛林,曾经是加基武吉中心监狱学校(Kaki Bukit Centre Prison School)所在地,让更多囚犯继续读书,实现“学校第一,监狱第二”(School First, Prison Second)的改造理念。

时任监狱署蔡志杰总监将监狱官和监狱里的工作人员称为“导航者”(Captains of Lives),开启21世纪监狱转型之旅,引导罪犯改过自新后重新融入社会。如今监狱学校已迁移至丹娜美拉。

早在建国年代,本地监狱已将教育定位为让囚犯重返社会的重要元素之一。如今监狱学校开办的中学与高中学术课程,每年招收400多名各年龄层学生。几年前监狱学校、义安理工学院和新加坡社科大学合作,让囚犯修读物流管理相关的专业课程,并获得黄丝带计划和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资助。至于对学术兴趣不大的囚犯,亦可获得技能培训,例如嗜毒人士可加入中途之家,接受道德与职业辅导,为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维护公路安全的维康(VICOM)

居住在东部的拥车人士,对于加基武吉4道(Kaki Bukit Avenue 4)的维康车辆检测中心(VICOM)不会感到陌生。本地注册的车子必须定期开入检测中心,领取安全证书后才能更新路税,继续上路行驶。维康自1981年成立以来,已为超过1000万辆车次进行检测。

加基武吉:旷野鸣沙,城水交融的山脚风情

成立维康车辆检测中心之目的是为了提高新加坡公路安全

维康见证新加坡公路网扩张和汽车工业改革的历程。维康初成立的时候,公路上只有16万辆车子。如今在路上奔驰的车子为昔日的3.5倍,9所车检中心分布在全岛各处。百多年来汽车都使用燃油机驱动,21世纪初试验天然气一段短时期,如今正在推广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

本地的全电动汽车处于试验阶段,无法普及的原因是价格昂贵,电池技术与设施未臻成熟,国人又喜欢开车到马来西亚旅游,对于充电续航便利与否有所顾忌。日本正在试行氢能汽车,洁净能源驱动车的多元化走向值得拭目以待。相信加基武吉从单元性部落走向现代的历程,足以让我们吸取思考规划的精髓,面向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