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港:泥泞乡道的涅槃

2025-04-24     静姝     7605

新加坡东北部的盛港(Sengkang)以后港(Hougang)、榜鹅(Punggol)、实里达(Seletar)、白沙(Pasir Ris)为界,面积和乌敏岛相似。1997年首批盛港组屋区在实龙岗河谷完工,如今25万人居住在6万多个组屋单位的成熟市镇。

盛港:泥泞乡道的涅槃

盛港地形图(根据2024年谷歌地图绘制)

与其他人口稠密的市镇相比,盛港不像兀兰有地铁汤申线和南北线;也不像淡滨尼有东西线、滨海市区线和正在兴建中的跨岛线。东北线来到盛港,由轻轨为居民续航,与榜鹅和武吉班让(Bukit Panjang)采纳同一个交通模式。

拗口的地名

盛港不像多数组屋区以第几道第几街命名,地名甚至有些拗口。盛港的7个分区:河谷(Rivervale)、康埔桦(Compassvale)、安谷(Anchorvale)、芬薇(Fernvale)、盛港镇中心、盛港西,以及罗弄哈鲁士北(Lorong Halus North),您记得多少呢?在没有定位导航的年代,连在公路奔驰多年的德士司机都无所适从,感叹自己去了“荷兰”。

盛港:泥泞乡道的涅槃

1953年盛港地图,可见“两河流域”之间的半港和占地广阔的万国橡胶园和烟草园

笔者花了好些心思,终于弄明白实龙岗河与榜鹅河之间的“两河流域”,是顺着河(river)、指南针(compass)和船锚(anchor)从东到西排列的,榜鹅河以西则属于链束植物(fern)茂盛的湿地。规划师以河流、渔船器具、水生丛林,还有一座以海洋为主题的雕塑公园来“还原”盛港的原生态,巧思不在话下。

盛港:泥泞乡道的涅槃

轻轨下展现艺术创意的盛港雕塑公园,通过海洋生物和捕鱼人家的雕塑展现渔村历史

盛港、港脚与半港

从前的两河流域有港脚、半港和榜鹅,榜鹅已“独立”成为仍在茁长中的新镇。至于盛港这么“兴盛的港口”竟然闻所未闻,那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从港脚谈起。港脚指的是实龙岗七条半石的“河口”,也就是昔日实龙岗路上段的尽头。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仍然是实龙岗村和渔港中心,上百艘渔船为本地提供新鲜海产。居民在更遥远的实龙岗河支流双溪登雅(Sungei Tengah)安家,因此出现河畔的甘榜双溪登雅。

甘榜双溪登雅地处“内陆”,因此俗称半港,有条名为罗弄盛港(Lorong Sengkang)的乡道,今日盛港就是以此乡间小路命名的。甘榜双溪登雅这个昔日盛港中心,就是今天的康埔桦,大家不妨想像康埔桦巷(Compassvale Lane)的盛港中学门前小河淌水,学生放学后嬉水取乐的光景。

康埔桦 从前半港的中心

甘榜双溪登雅位于从前榜鹅路九英里,两河流域的中心地带当然少不了学校、联络所和宗教场所,距离甘榜半公里曾经出现过明德和树德两所小学。

明德学校(1932-1985)由天主教会创办,关闭时安排学生转读圣婴小学,原址兴建圣若瑟修院学校(CHIJ St. Joseph’s Convent)。榜鹅的树德轻轨站(Soo Teck)以树德学校命名,盛港第249座组屋一带就是学校原址。这是一所二战后民办的乡村小学,校长黄华光的后人黄惠麟描述:“也许你有所不知,每天下午班放学后,校长的六七个孩子就一人一间擦黑板、扫地、倒垃圾、关窗关门,十年如一日。另一些趣事:学校没有音乐教室,只有一台风乐机。上音乐课的班级便会上演孔明借灯,将风乐机扛来扛去。碰上儿童节、国庆日,学校几间教室就会打通变成一间‘大礼堂’,蛮有气氛的。学校校旗是校长女儿设计,校长夫人缝的。校长外号‘阿牛’,牛脾气来时打你屁股开花。”学识渊博的校长身兼多职,也是村长、地区姓氏公会委员和公民咨询委员会主席,时任总理李光耀下乡访问,他还是欢迎会主席呢!

盛港:泥泞乡道的涅槃

1963年落成的圣妇亚纳堂是唯一的时代见证者

1963年落成的圣妇亚纳堂(St. Anne’s Church)是盛港唯一的时代见证者。教堂开放十余年后,附近住户接到搬迁通知。神父以为山穷水尽,甚至考虑将教堂大门永远关闭。哪知柳暗花明又一村,高楼居民带来人气,也为教堂带来生机。

安谷Anchorvale

从前的安谷是辽阔的万国橡胶园和烟草园(Singapore United Plantation),如今多座组屋、学校和医院坐落在昔日种植场。盛港综合医院与盛港社区医院在同一院址,所采纳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启用的樟宜综合医院模式。当时四美的樟宜综合医院取代樟宜医院和大巴窑医院,主要提供全面的急诊、住院和门诊临床专科服务。圣安德烈社区医院于90年代初已提供复健护理,2000年代中期搬到樟宜综合医院院区,患者从综合医院“出院”后由社区医院接手,帮助他们尽快重返家园。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